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中国睡眠研究会:改善睡眠习惯,提升心理健康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中国睡眠研究会:改善睡眠习惯,提升心理健康

引用
人民网
9
来源
1.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4/15/content_26052313.htm
2.
http://caifang.china.com.cn/2024-03/19/content_42728833.htm
3.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45833
4.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insomnia/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5173
5.
https://www.jeom.org/article/doi/10.11836/JEOM24162
6.
https://www.ahsrjyy.cn/content/detail/65f7ff80b2edfa386d8b4567.html
7.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a4ac8460494f.html
8.
https://www.bangkokinternationalhospital.com/zh/health-articles/health-tips/eat-well-live-well-but-do-you-sleep-well
9.
https://www.beijing.gov.cn/fuwu/bmfw/jhsyfwzdzx/2024sjsmr/kpzs/202403/t20240313_3588982.html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的睡眠状况令人担忧。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指出,受调查居民平均夜间清醒1.4次,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远低于《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中建议的7—8小时。更令人不安的是,2023年中国居民睡眠指数降至62.61分,为近三年来最低水平。

01

睡眠不足:心理健康的重要隐患

睡眠质量的下降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还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相关。研究表明,睡眠不足会显著增加焦虑和抑郁的风险。例如,失眠症患者发展为抑郁症的概率是普通人的两倍。此外,睡眠质量差还会导致认知功能下降,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和情绪波动等症状。

更值得关注的是,睡眠时间的选择对心理健康有显著影响。斯坦福大学的研究发现,晚睡者(即“夜猫子”)的心理健康风险明显高于早睡者。夜间活动与焦虑和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特别是在那些在夜间保持活跃的人群中,心理健康状况往往较差。

02

工作压力:睡眠与心理健康的双重威胁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工作压力已成为影响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一项针对新疆乌鲁木齐市职业人群的调查显示,无论是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工作压力都与睡眠质量和心理健康呈正相关。具体而言,工作压力越大,睡眠质量越差,心理健康状况也越不理想。

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了工作压力、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睡眠质量在工作压力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这意味着,降低工作压力可以改善睡眠质量,进而维护心理健康状态。

03

改善睡眠习惯:提升心理健康的实用建议

面对睡眠问题,专家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每天保持固定的就寝时间和起床时间,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变动。

  2.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卧室应保持黑暗、安静且温度适宜。床铺仅用于睡觉和性生活,避免在床上工作或吃东西。

  3. 注意饮食和药物的影响:限制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的摄入,特别是在睡前几小时内。同时,检查正在服用的药物是否可能影响睡眠。

  4. 适量运动但避免临睡前剧烈运动:规律的运动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5. 建立放松的睡前习惯:如泡热水澡、阅读、听轻音乐或进行深呼吸练习等,帮助身心放松,更容易入睡。

04

睡眠经济崛起:理性看待助眠产品

随着睡眠问题的日益普遍,一个庞大的“睡眠经济”市场正在形成。据统计,2016年至202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规模已从2600多亿元增长至3700多亿元。目前,中国有9000余家睡眠经济相关企业,其中37.3%的企业是在近五年内成立的。

市场上各类助眠产品层出不穷,从智能床垫、睡眠仪到助眠香薰、睡眠监测APP等应有尽有。然而,专家提醒,这些产品的效果因人而异,消费者应理性对待。例如,褪黑素虽能调节睡眠周期,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市面上大部分睡眠仪的效果尚不明确,特殊人群需谨慎使用。

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韩芳指出,过分依赖助眠产品的指标和参数反而可能加剧焦虑。只要第二天早晨能够“满血复活”,就说明睡眠质量是良好的。预计到2030年,中国睡眠经济整体市场规模有望突破万亿元。随着AI等新技术的应用,未来将有更多创新产品问世,但消费者在选择时仍需谨慎,应将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放在首位。

睡眠不仅是生理需求,更是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石。面对现代生活压力,提升公众对睡眠的重视程度,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已成为当务之急。对于那些面临睡眠问题的人,及早寻求专业帮助,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才能更好地维护自己的健康。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