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苹如:传奇女特务的悲壮人生
郑苹如:传奇女特务的悲壮人生
1918年,浙江兰溪一个显赫的家庭迎来了第二个女儿——郑苹如。她的父亲郑钺曾留学日本,母亲是日本人,这样的家庭背景注定了郑苹如与众不同的人生轨迹。
1937年,19岁的郑苹如登上了上海《良友》画报的封面,成为当时风靡一时的社交名媛。然而,这位美丽的少女并非只是个花瓶。她自幼聪明过人,能说一口流利的日语,更重要的是,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在“九一八”事变后,她就和姐姐弟弟一起印制传单,在浦东的集市上散发。全面抗战开始后,她又和同学们找来缝纫机,缝制衣服支援抗战。
193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郑苹如的命运。国民政府军委会调统局一处驻上海专员陈宝骅在一次聚会上发现了这位才华横溢的少女。陈宝骅被郑苹如的气质所吸引,更被她的爱国热情所打动,于是邀请她加入了中统,成为一名特务。
凭借一半日本人的身份和流利的日语,郑苹如很快就在日军驻华机关上层交际圈中混得风生水起。她先是混入日军报道部新闻检阅室任职,随后又在军部电台担任播音员,最终成为日本上海特务机关负责人长片山大佐的私人秘书。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负责秘密电台工作,还与多位日本政要和反战人士建立了联系,为抗日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9年,郑苹如接到了一项特殊的任务——暗杀汉奸丁默邨。丁默邨是汪精卫政权特工总部主任,对日本人敬畏有加。中统决定利用他的这个弱点,派郑苹如实施美人计。
为了完成任务,郑苹如一改往日清纯形象,将自己伪装成一个贪图虚荣、善于撒娇的女子。她与丁默邨的第一次邂逅就让他心动不已。40岁的丁默邨对这位绝色美女毫无抵抗力,很快就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据日本顾问晴气大佐回忆,郑苹如甚至成了丁默邨的私人女秘书,两人经常同乘一辆车,一起到周佛海家里打麻将。据日本特高课的监视记录显示,两人在郑苹如被捕前约会不少于50次。
1939年12月21日,暗杀行动开始了。那天,丁默邨要去朋友家吃饭,电话邀请郑苹如同行。中统特务早已做好准备。饭后,丁默邨本来说要回虹口,但郑苹如使用各种发嗲手段,要他到南京路一家上海皮具店给她买一件大衣作为圣诞礼物。丁默邨答应了,两人一同进入皮具店。然而,就在关键时刻,丁默邨察觉到外面有可疑人物,立即拿出百元付给柜台,说:“大衣做好送到潘三省宅取款,我有事先走。”说完就匆匆钻进汽车逃离现场,暗杀行动功亏一篑。
暗杀失败后,郑苹如躲到了虹口,但她心存侥幸,希望用不知情蒙混过关。她主动打电话给丁默邨,说自己吓坏了。丁默邨大吼:“你算计我,赶快来自首,否则我杀你全家。”郑苹如一听就哭了,丁默邨立即改变态度抚慰她一番,约定了见面时间。中统本让郑苹如逃走,可她不愿连累家人。三天后,郑苹如如约来见丁默邨,但立即被汪精卫政府的特务第一行动大队长林之江关押起来。
被捕后的郑苹如表现得异常坚强。在审讯中,她一口咬定是因为丁默邨移情别恋,自己才气不过买凶杀人。她告诉丁默邨:“天底下女人不尽是可欺的。”然而,丁默邨并没有被她的言辞所打动。1940年2月春节前,76号特工总部首脑李士群瞒着丁默邨将郑苹如处决,这位年仅22岁的女英雄就这样壮烈牺牲。
郑苹如的事迹后来被张爱玲改编成小说《色戒》,2007年又被李安搬上银幕,引发广泛关注。然而,郑苹如的妹妹郑静芝曾公开批评电影与事实不符,认为电影让她的姐姐蒙羞。但无论如何,郑苹如作为一位爱国女英雄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了人们的心中。她用自己的青春和生命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国情怀,她的故事将永远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