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筒镇:党建引领下的农业现代化奇迹
八仙筒镇:党建引领下的农业现代化奇迹
八仙筒镇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总面积934.15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为55163人。近年来,八仙筒镇党委以党建引领推动农业现代化,通过设施农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党建引领,设施农业蓬勃发展
八仙筒镇党委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订单式育苗、技术培训和政策宣传,推动设施农业快速发展。以黎明村为例,该村从2022年到2023年利用衔接资金和京蒙协作资金建设暖棚7栋、春秋棚25栋,带动集体经济增收约25万元、村民务工约500人次。2024年,黎明村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新建16栋暖棚,总投资985万元,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带来60万元收入。
特色产业,多元发展助增收
八仙筒镇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多元化收入渠道。东孟家段村发展鸡心果、沙果等经济林,并结合林下经济作物种植,实现立体化经营。门迪浩来嘎查通过养牛小区和合作社模式,带动村民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全镇高效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12万亩,形成“种养结合、草畜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体系。例如,东明镇新兴村建设玉米初加工厂,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种植、回收、加工、销售一体化,有效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种植户增收。
科技赋能,全产业链提效益
八仙筒镇积极引进先进农业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通过“党建引领+农机合作社”模式,推广精量播种、精准灌溉、智能植保等技术,配备各类先进农机设备百余台,实现机械耕种和智能施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同时,八仙筒镇构建“种植基地+冻藏库+市场”的产业链体系,在平安地村、温都日哈日村建设冷库2座,红干椒市场1处。冷藏库的投入使用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种植沙地红薯、辣椒、鲜食玉米等高效经济作物,还推动了种植产业多样化发展,增加了种植户的种植利润和抗风险能力。
成效显著,农民增收渠道拓宽
据统计,2024年奈曼旗整合上三级衔接资金16708万元,支持包括八仙筒镇在内的多个乡镇实施乡村振兴项目58个,其中产业项目占比69.6%。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推动了农村产业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
八仙筒镇通过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新路径,不仅优化了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未来,八仙筒镇将继续深化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不断探索创新发展模式,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