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式围棋棋具详解:从材质到工艺的专业解读
日式围棋棋具详解:从材质到工艺的专业解读
围棋棋具可分为四大类:棋盘/墩、棋子、棋笥(罐)、摆件。本文主要介绍日式棋具,特别是棋盘的材质、制作工艺和木取方式等专业知识。
说起棋具,个人感觉就是云子/永子+日式棋具。在棋盘、棋笥、摆件方面,中韩的工艺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唯有棋子方面,以中国的云子和永子为代表的琉璃工艺,可与日本以蛤碁石为代表的天然碁石分庭抗礼。由于我对云子、永子一窍不通,不敢班门弄斧,因此笔记主要局限于日式棋具。也就是榧盘+蛤碁石+各种碁笥+一些稀奇古怪的摆件。
放一张收藏的棋笥镇楼,以后慢慢更。
棋盘材质
日式棋盘以本榧材质为上品,所谓“本”,在日语中是正宗的意思,本榧其实就是香榧。香榧木木质软硬适中,棋子打在上面手感非常舒适,而且颜色呈金黄,木纹较直、密,是制作棋盘的绝佳材料。日本很早就把这种材质的棋盘奉为正统,后来材料枯竭,于是在上世纪末,又从中国云南进口榧木。因此本榧又分为日本榧和云南榧,而日本榧根据产地,又分为九州榧、日向榧、宫崎榧等等。云南榧和日本榧差别很细微,普通棋友很难分辨(我基本也分不清),比较明确的特点是日本榧的味道更淡、更柔和。
近年来,日本榧木材质枯竭,云南榧中国已禁止砍伐,因此市场上已经很少有新料了,于是新榧木成为本榧木的替代品。其实新榧木并不是榧,而是北美的一种杉,这种木材性质与本榧非常接近,打棋的手感几乎一样,而且价格便宜、大料众多,非常容易制出上佳品相的棋盘。但新榧木颜色偏暗、没有金黄感,且没有香味,因此终究是不如本榧,价格也差非常多。市场上除主流的本榧盘、新榧盘外,还有本桂、新桂、桧木、屋久杉等材质的棋盘。今年来有些商家开拓创新,又用肥松(日本黑松)、白檀、红檀、本椿、神宫杉等等材质制作棋盘,效果整体来讲肯定不如榧木,但也各具特点,如荷包鼓鼓,可以考虑收藏一两块欣赏。
棋盘分类
日式棋盘分为拼盘和独木棋盘,所谓拼盘顾名思义,是几块木头拼在一起拼成的。这样的棋盘天面(正面)往往有轻微的色差,但稳定性要比独木(整木)盘好,不易开裂变形。因为拼盘是几根小料拼到一起,而物以稀为贵,所以价格往往明显低于独木盘。不过拼到极致因为凸现出工艺,反而就贵了,日本的著名棋盘师熊须健一先生曾做过十八拼的棋盘,售价比独木盘还贵。
独木棋盘并不是随便取出来的,为保证稳定性和美观,往往有固定的木取方法。日式棋盘的木取分为柾目和板木,所谓柾目就是保证天面纹路竖直,板木则会出现山型纹路。柾目的木取按档次分为:四方柾、天地柾>天柾>追柾。板木木取按档次分为:木里>木表。另外还有一种“四方木口”的木取方式,天面的纹路为斜纹,四面都是木口(木口就是截取木材时的那一面)。以后我会详细介绍各种木取的优劣和判断方法。
目盛线工艺
由于榧木棋盘较软,打棋力度大了会留小坑(双面子的圆坑还比较不醒目,单面子的月牙坑极其扎眼),所以日本的棋盘线并不是刻制或者简单画上去,而是利用本漆凝固,让棋盘线凸出来,日本人称之为目盛线。目盛线和双面子的组合其实蛮有意思,落子时往往摇摇晃晃、颤颤巍巍,日本人称其为“一生悬命的美学”,别有一番风味。日本的目盛线工艺分为太刀目盛、笔目目盛、歯車目盛、箆目盛等,指的是制作目盛线时的用具,其中太刀目盛最为出名,用太刀沾漆在棋盘上画线,想想这个场面还挺滑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