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影后胡蝶:首婚洒脱分手,再婚遇真爱时,入戴笠圈套意外脱险
民国影后胡蝶:首婚洒脱分手,再婚遇真爱时,入戴笠圈套意外脱险
胡蝶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传奇人物,被誉为“民国影后”。她凭借独特的魅力和出众的才华,在20世纪20-30年代的中国影坛独领风骚。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童星到影后,从婚姻挫折到真爱相伴,她的故事见证了那个时代的变迁。
20世纪初,电影是新生事物,人们对电影女明星的态度褒贬不一。喜欢的人,觉得她们引领了时代的新潮流;不喜欢的人,觉得她们就是“戏子”“下三烂”,甚至将她们与“高级妓女”画等号。
而胡蝶就是当时电影女明星之一,她不靠美貌,也不靠演技,只凭借天生的雍容端庄,以及一对甜美的酒窝,就获得了万千影迷的喜爱,成为中国当时的电影皇后。
胡蝶的魅力是与生俱来的,整理《胡蝶回忆录》的刘慧琴曾说:
与胡蝶在一起,你永远不会感到拘束。她左脸上的小酒窝,总给人一种朝气蓬勃的感觉。她的个性也是如此,健谈、风趣,和任何人都能相处得非常融洽,即便是八十岁的时候,也像个年轻人。
胡蝶的开朗活泼,似乎是从父母身上遗传来的。母亲常常谈笑风生,父亲则是一个性格开朗、喜欢开玩笑的人,他用自己的幽默,为胡蝶撑起了快乐的童年。
胡蝶小时候体弱多病,饭量很差。为了让女儿多吃一点,父亲特意买来各式各样的彩绘瓷器给胡蝶当餐具。每一件瓷器上,都有一个彩绘的故事。其实,故事本身并不特别,都是常见而又枯燥的才子佳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之类。可这些故事从父亲口中讲出来,总能笑料百出。胡蝶最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听父亲讲故事,听着听着,不知不觉就吃下许多饭。
她是父母唯一的孩子,他们将全部的爱都慷慨地给予她。胡蝶是幸运的,从小就是一个被爱环绕的孩子,这让她养成了一种习惯:无论现实环境多么恶劣,她总能找到幸福的生活方式。
胡蝶拥有的,是世界上最好的原生家庭。自从生下胡蝶之后,母亲便一直没能再怀孕。“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那个年代如果不能为夫家延续香火,便被认为是一个女人最大的罪过。于是,在胡蝶八岁那一年,母亲执意让父亲纳妾,进入家门的新姨娘是位旗人。
二女共侍一夫,若是放在寻常人家,必定争风吃醋、勾心斗角,甚至打得不可开交。可是在胡蝶家里,他们却仿佛是天生的一家人。新姨娘为父亲生了四儿一女,可胡蝶和母亲在家庭中的地位丝毫没被撼动,反而和几位兄弟姐妹相处得非常融洽。
在家人的心中,从来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在他们的家乡广东鹤山,女性是不准进入祠堂的,名字也不会出现在族谱上。可当胡蝶成名之后,她的名字便赫然出现在族谱之上。在那个男女不平等的时代,胡蝶破例地享受到了男女平等的待遇,就连她自己都为此事吃惊不小。
新姨娘过门时,是带着自己的母亲嫁过来的。这位慈祥的长辈,成了胡蝶的又一个姥姥。这个姥姥对胡蝶无比疼爱,她会说一口漂亮的京白,并把这一口京白悉数教给胡蝶。
所谓京白,并不是北京普通话,而是京剧中的一种念白,有许多技巧在里面,很多从业多年的京剧演员都说不好。
胡蝶从影之后,多数时间都是这位姥姥陪伴在她身边,照料她的生活。姥姥教她的这一口纯正的京白,也在无声电影过渡到有声电影之后派上了大用场。
胡蝶仿佛就是人们口中的那个“天之骄子”,她美丽、开朗、拥有幸福和睦的家庭,上天仿佛将一切最好的事物毫不吝啬地赐给了她。众人的万般宠爱滋养了她的雍容端庄,也给了她追求自由人生的勇气。
1924年,胡蝶偶然见到中国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便立刻报了名。当胡蝶将自己想当电影明星的愿望表达出来后,全家人无一例外地表示支持,而母亲只是简单地提醒了几句,让她认真演戏,踏实做人,洁身自好。他们的开明,能包容一切新生事物。只要胡蝶愿意,她做什么,家人都会赞成。
从电影学校一毕业,电影《秋扇怨》便给了她一个角色,在电影中,胡蝶与男主演林雪怀饰演一对恋人。这是胡蝶人生中的第一部戏,也让她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段爱情。
她和林雪怀因戏生情,没过多久,这对银幕情侣在现实生活中成为准夫妻,他们订婚了。
那时的胡蝶,还是个对爱情满怀憧憬的少女。她坚信自己遇到了最好的爱情,也坚信他能牵着她的手,走入婚姻的殿堂。
可惜,在爱情上,胡蝶没有那么幸运。她的星途一路顺利,在电影界的名气越来越大,渐渐盖过了林雪怀的风头。在很多场合,别人都会把林雪怀称作“胡蝶的男朋友”,这让林雪怀的面子很挂不住,男人的尊严是受不起这样的轻视的。
林雪怀对胡蝶的情感,逐渐从爱变成嫉妒。他再也受不了别人将他和胡蝶比来比去,索性离开电影界,转行去商界发展。
胡蝶非常高兴看到林雪怀有了新的人生目标,她拿出自己的积蓄为他投资,帮他开了一家胡蝶百货商店。
或许林雪怀天生就不是经商的材料,没过多久,百货公司生意失败,烂摊子还没有收拾好,林雪怀便拿着胡蝶的钱去投资酒楼、照相馆,又遭遇了接二连三的失败。
他将生意失败的怒火一股脑儿撒在胡蝶身上,觉得是胡蝶抢走了自己的好运。一气之下,他开始背着胡蝶和妓女厮混,甚至连出去找女人的钱,都是胡蝶的。
胡蝶的事业越成功,林雪怀便越觉得自己人生黯淡。在胡蝶面前,他挺不起腰杆,这样失衡的感情,注定已经走到分手的边缘。于是,林雪怀主动提出和胡蝶解除婚约。可这毕竟是胡蝶的第一段情,她舍不得,彻夜未眠,于是写下一封长信,希望能和林雪怀重回当初。
或许在提出分手的那一刻,林雪怀便期待着胡蝶的挽留,因为他并非舍不得这段情,而是希望能借此机会好好地践踏胡蝶的尊严,找回他丢失的自尊。可以想象,收到胡蝶的长信,林雪怀一定是洋洋得意的。紧接着,他便写下一番无比决绝的话,彻底将胡蝶赶出自己的生活。
爱情在时,她愿意轰轰烈烈;爱情不在,她也决不再痴情。欠我的,统统还给我。
胡蝶同意和林雪怀解除婚约,但是她用来给林雪怀投资门市、酒楼的钱,统统都要收回,就连林雪怀撑面子用的那辆车,也要算清楚。这一下,林雪怀彻底慌了,他希望胡蝶能够回心转意,可她已经再也不会原谅。
他们的分手,闹得很不愉快,一场官司断断续续打了两年,闹得满城风雨。好在,最后他们还是干干净净地做了了断。婚约解除之后,胡蝶干脆换了家电影公司。既然爱情没有回报,那就将精力全部投入事业。她不允许自己在错误的爱情中沉沦,逼自己走上绝路。以胡蝶的洒脱,一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条;爱错了一个人,那就换一个。
一次参加朋友的私人舞会,堂妹将潘有声介绍给胡蝶认识。一个是做茶叶生意的老板,一个是蒸蒸日上的女明星,看起来多么熟悉的一对组合,与阮玲玉和唐季珊的身份如出一辙。不同的是,阮玲玉因为遭到唐季珊抛弃,香消玉殒;胡蝶则被潘有声捧在掌心,荣辱与共。
潘有声请胡蝶跳舞,一曲终了,爱火早已点燃,此时胡蝶已经认定这个憨厚的男人将是自己未来人生中最重要的人。
几次接触之后,胡蝶更认定自己的想法。潘有声虽是商人,却一派书生气。他是个正经干事业的人,做事踏实,对人诚恳。不过,潘有声已有妻女,可是为了胡蝶,他与妻子分了手,将一颗心全部交给胡蝶。
影视圈的女子,难免浮华,胡蝶却是例外。她从不奢求大富大贵,只希望遇到真心人,过平淡快乐的日子。
潘有声算不上大商人,却很有上进心。他从最普通的茶叶部雇员做起,不到一年,就成为洋行总经理。即便如此,他依然低调、内敛,从他的身上,胡蝶能找到踏实的安全感。
相恋六年,足以让胡蝶完全了解潘有声的为人。二十七岁那一年,胡蝶成为潘有声的新娘。她穿着洁白的婚纱,上面缀满了蝴蝶。出席婚礼的所有人都看到胡蝶笑得那样开心,美得仿佛仙女。
婚后的生活,让胡蝶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平凡的快乐。她愿意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家庭里,于是逐渐淡出影坛,每年只拍一两部电影,其余时间都用来享受家庭的温暖。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胡蝶随潘有声去香港避难。1941年,香港沦陷,一个日本人登门造访,邀请胡蝶前往东京拍摄一部名为“胡蝶游东京”的纪录片,宣扬所谓的“中日友善”。她决不能充当卖国贼,但也没有和日本人撕破脸。聪明的胡蝶对日本人撒了谎,说自己刚刚怀孕,等分娩以后再说。
这个谎言的确骗过了日本人,但为了长远打算,香港不宜久留。胡蝶委托朋友将行李运往内地,她和潘有声则空手逃往重庆。可是刚到重庆,他们便得知一个噩耗:那整整三十箱行李在半路上不翼而飞了,里面装满了值钱的东西,胡蝶伤心欲绝,只好四处求人寻找,竟辗转求到戴笠头上。
时任国民政府军统局局长的戴笠,是蒋介石面前的红人,也是胡蝶的头号影迷。见到胡蝶主动上门,戴笠自掏腰包,按照胡蝶列的清单,将那三十箱物品一样不差地又买了一份。戴笠的用心,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胡蝶本想拒绝,却害怕戴笠的威势,只得无奈收下。
从此,胡蝶便再无安稳日子可过。先是潘有声被无缘无故抓走,心急如焚的胡蝶只得求戴笠营救。可这本就是戴笠自导自演的一出戏,他既想给了潘有声一个下马威,又想让胡蝶欠他的人情。
潘有声的确很快被释放了,但必须遵照戴笠的要求,一个人远赴云南去做运输生意。潘有声知道,把胡蝶一个人留下来,将会意味着什么,可他别无选择。
整整三年,一对恩爱的夫妻被迫分隔异地。戴笠要求胡蝶和潘有声离婚,他们将离婚的地点约定在上海。
或许是上天不忍心拆散一对真情人,就在两人即将办理离婚之际,因为飞机失事,戴笠命丧黄泉。那一刻,胡蝶与潘有声仿佛在梦中,许久才终于惊醒。胡蝶终于可以无所顾忌地扑进爱人的怀里,那一刻她号啕大哭,将三年来所有的屈辱借助泪水宣泄出来。
如同获得新生,他们带着孩子一同回到香港,彻底逃离这个悲伤的城市。在香港,他们重新开始,在胡蝶的协助下,潘有声开了一家暖瓶厂,经营“蝴蝶牌”热水瓶。这仿佛寓意了未来的日子是有温度的,是一个温暖的开始。
这三年的点滴,潘有声一概不过问。他是聪明的,也是善良的。他知道,自己在承受屈辱的同时,他的妻子同样伤痕累累。心头的伤疤经不起揭开,他希望她快乐,就像从前一样。
对于潘有声的大度与宽容,胡蝶心存感激。她说:“过去的奋斗、光荣和屈辱均已过去,今后的日子要守着潘有声来好好‘消磨’。”
这三年的遭遇,换来了六年的好运。潘有声在生意场上如鱼得水,给了胡蝶最想要的安稳。
幸福来之不易,他们倍加珍惜。任何事情都不值得他们争吵,只要两个人还在一起,日子就是美好的。
可惜,幸福的日子,仿佛是有定数的。六年后,潘有声患上肝癌,无法医治。弥留之际,潘有声气若游丝地对胡蝶说:“我很满足今生与你的这些陪伴,只是过早地离开是一种遗憾。”
泣不成声的胡蝶,在潘有声离世之后,改了自己的名字。她冠了他的姓,用了父母给的乳名。“潘宝娟”,是她在这个世界上一个全新的身份,代表着她对亡夫的怀念。
1975年,胡蝶移居加拿大。白天,儿孙都出去工作、读书,留她一人在家,想找个人说话都难。她索性搬出来自己住,在一处靠海的公寓落脚。有人问她,昔日喧闹的日子过惯了,如今不觉得寂寞吗?她答:“当了十几年演员,也习惯了自己是个演员。”
退出影坛的她,只不过告别了演员的身份,但在人生的舞台上,她还要继续扮演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