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折不挠坚持的名人故事(精选6篇)
百折不挠坚持的名人故事(精选6篇)
成功,需要坚强。失败的时候不妨多看一些坚持不懈走向成功的故事,给自己励志的能量。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百折不挠的励志名人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莱特兄弟:从牧羊人之子到航空先驱
百多年前,一位穷苦的牧羊人带着两个幼小的儿子替别人放羊为生。
有一天,他们赶着羊来到一个山坡上,一群大雁鸣叫着从他们头顶飞过,并很快消失在远方。牧羊人的小儿子问父亲:“大雁要往哪里飞?”牧羊人说:“它们要去一个温暖的地方,在那里安家,度过寒冷的冬天。”大儿子眨着眼睛羡慕地说:“要是我也能像大雁那样飞起来就好了。”小儿子也说:“要是能做一只会飞的大雁该多好啊!”
牧羊人沉默了一会儿,然后对两个儿子说:“只要你们想,你们也能飞起来。”
两个儿子试了试,都没能飞起来,他们用怀疑的眼神看着父亲,牧羊人说:“让我飞给你们看。”于是他张开双臂,但也没能飞起来。可是,牧羊人肯定地说:“我因为年纪大了才飞不起来,你们还小,只要不断努力,将来就一定能飞起来,去想去的地方。”
两个儿子牢牢记住了父亲的话,并一直努力着,等他们长大——哥哥36岁,弟弟32岁时——他们果然飞起来了,因为他们发明了飞机。这两个人就是美国的莱特兄弟。
范仲淹:划粥断齑的苦读精神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年少求学时,由于家贫,他的生活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这就是“划粥”。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这就是“断齑”。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断齑划粥”的典故即由此而来。
范仲淹的艰苦生活,被当地留守官的儿子知道后,深为同情,便从家里送来了好菜好饭,范仲淹表示感谢,收下了饭菜。几天之后,留守的儿子来看范仲淹之时,看见自己送给他的饭菜还在那里,都已经坏了,大惑不解。范仲淹解释说:“您赠我好饭菜,实在感激不尽,但我平时吃稀粥惯了,并不觉得怎样苦。现在我如果贪食这些东西,吃好的食物惯了,我将来怎么办呢?”留守的儿子回家后,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后来范仲淹终于成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军事家。
斯克劳斯:从棚布到牛仔衣的创新之路
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是被大多年轻人所熟知的,然而他的创始人斯克劳斯的故事却鲜为人知,那是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少年时的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裁缝。斯克劳斯家境贫寒,没有多余的布料来训练他的手艺,于是小斯克劳斯就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
一次,小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了一块废旧的棚布,并将它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从没有人拿它来做衣服。而小斯克劳斯竟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路过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呢。
当时,戴维斯是著名的时装大师。斯克劳斯的母亲便建议他向大师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只有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精布衣服自然没有得到设计公司其他人的好评,但戴维斯却十分欣赏,并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从此,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开始设计粗布衣,由于没有人对这样的衣服感兴趣,它们因此而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然而斯克劳斯依然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他从未放弃过设计和改良这种衣服。一个偶然的灵感,斯克劳斯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便销售一空,斯克劳斯取得了成功的第一步。
此后,斯克劳斯又根据布料的特质,将它们做成了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竟然又受到了旅行爱好者的欢迎。随着粗布衣一点一点的发展,人们惊奇地发现,这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后来将它称之为牛仔衣,风靡全世界。
尼克·胡哲:无肢者的坚持之路
尼克·胡哲生于澳洲,天生没有四肢,这种罕见的现象医学上取名“海豹肢症”,但更不可思议的是:骑马、打鼓、游泳、足球,尼克样样皆能,在他看来是没有难成的事。他拥有两个大学学位,是企业总监,著名演说家,更于2005年获得“杰出澳洲青年奖”。
在尼克的人生体验中,有这么一个关键词,就是“永不放弃”。 这个词对他的成长,真的是太重要了。无论是用额头按饮水器倒水,还是用“小鸡脚”做各种各样的动作,尼克在最初尝试的时候都要经过几十次,甚至上百次的失败,才能掌握这种技巧。
每当失败的时候,尼克总是对自己说:“失败不可怕,要继续尝试。只要坚持,一切皆有可能!
坚持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坚持就要承受失败的考验,坚持要有乐观向上的心态!对,我们一定要将坚持进行到底!”
巴雷尼:战胜残疾的勇气
巴雷尼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爱迪生:电报迷的坚持精神
爱迪生是世界上有名的发明大王,他的发明有一千多项,像电灯、留声机、电影机等都是他发明的。
然而年的爱迪生因为家中贫穷,只上过几年学,他十二岁便到火车上去卖报了。不能去学校读书,他就自学。他非常热爱学习,一边卖报一边看书看报,抓紧时间学习和做实验。
爱迪生的父亲平时对家里人要求很严格,他规定全家每天晚上十一点半前必须关灯睡觉。可是,爱迪生卖完报纸回到家常常是晚上十一点了,这样他回家后就没时间做自己喜欢的实验了,这可怎么班呢?这对于喜欢自己学习、摸索的爱迪生来说,简直是难以忍受。于是他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能让爸爸支持自己做实验。
一天,爱迪生用铜线在树上架起了电线,直接接到他的好朋友家里,并把当天卖剩下的报纸和一台电报机留在朋友家。晚上会到家后,他爸爸要看报纸,爱迪生说今天的报纸卖完了。起先他的爸爸并没有非常可惜。爱迪生为了引起爸爸的兴趣,就开始说起今天报纸的内容如何新鲜有趣,没有看真是非常可惜。爱迪生的爸爸听到他讲得如此绘生绘色,真的非常想看。于是他问爱迪生还能不能想办法找一份来。爱迪生说,他的朋友佳丽还有一份,他可以用电报把报纸的内容传过来。这个时候爱迪生的爸爸想看报纸的瘾上来了,于是就痛快地答应了他。
爱迪生的爸爸看到子自制的土电报机还真能用,心里非常高兴。心想,这孩子也不简单!从此以后,他就再也不阻止爱迪生晚上道电报实验了。后来爱迪生经过艰苦地努力,终于成了世界上伟大的科学家。
坚持的力量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实现目标。正如这些名人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克服了身体上的缺陷、经济上的贫困、社会的偏见等种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轻易放弃,要坚持自己的梦想,相信自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