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治超新举措:科技赋能环保,智慧引领未来
湖南治超新举措:科技赋能环保,智慧引领未来
2024年,湖南省在治理车辆超限超载工作中取得显著成效。据统计,全省共检测货运车辆1.2亿辆次,查处超限超载车辆12.5万辆次,卸载货物156万吨,超限超载率降至0.1%以下,达到全国领先水平。这一成绩的背后,是湖南省不断创新治超手段,特别是科技治超的广泛应用。
科技赋能,智慧治超显成效
在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的治超非现场执法点,一辆辆货车有序通过检测区域。与传统治超方式不同,这里没有执法人员现场拦截,而是通过一套先进的全自动双向治超精检系统完成检测。
该系统由湖南海德威公司研发,集成了称重、车牌识别、外廓尺寸检测、视频监控等多种设备。当车辆驶入检测区域,系统自动启动检测程序,双向称重设备对车辆进行精确称重,同时,车牌识别系统准确识别车辆车牌信息,外廓尺寸检测设备测量车辆的长、宽、高,视频监控设备记录整个检测过程。检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后台管理系统,与预设的标准限值进行比对,判断车辆是否超限超载。若车辆超限超载,系统自动发出警报,并将相关数据和证据保存,为后续执法提供依据。
这种非现场执法方式不仅提高了检测效率,减少了交通拥堵,还降低了执法人员的工作强度。目前,湖南省已在多个重要路段和节点安装了此类非现场执法系统,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的治超网络。
环保效益显著,助力绿色交通
治超工作的深入推进,不仅有效保护了公路基础设施,还带来了显著的环保效益。据统计,超限超载车辆的减少,每年可为湖南省节约道路维修资金数十亿元。同时,由于超载车辆往往存在油耗高、排放大的问题,治超工作的推进也间接促进了节能减排。
以长沙市为例,通过治超工作的持续开展,该市的公路平均寿命延长了3-5年,道路维修频率降低了40%。同时,超载车辆的减少使得道路通行效率提高,车辆平均油耗下降,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10万吨。
创新机制,构建治超新格局
湖南省在治超工作中还创新建立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属地管理、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省治超办定期组织交通、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进行集中整治。同时,通过建立治超信息平台,实现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作战。
此外,湖南省还积极探索治超工作的源头治理。通过建立货物装载源头单位名录,加强对源头单位的监管,从源头上遏制超限超载行为。同时,鼓励企业采用标准化运输车辆,推广甩挂运输等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超限超载行为的发生。
未来展望
湖南省治超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面对日益增长的货运需求和复杂的运输环境,治超工作仍需不断深化和创新。下一步,湖南省将重点推进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完善科技治超网络,实现全省重要路段和节点的全覆盖。二是加强部门协同和区域联动,形成治超工作合力。三是深化源头治理,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优化。四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的治超意识。
通过持续努力,湖南省将为全国治超工作提供可借鉴的经验,为建设交通强国贡献湖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