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助力三星堆文物“重获新生”
AI助力三星堆文物“重获新生”
2024年5月,一件高1.589米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在三星堆博物馆惊艳亮相。这件融合了大象、犀牛、虎豹、鸟雀等意象的“四不像”神兽,不仅展现了古蜀文化的神秘魅力,更标志着AI技术在文物修复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件铜像由出自三星堆不同考古区域的文物拼接而成:2021年三号坑出土的铜顶尊跪坐人像、1986年二号坑出土的铜尊口沿以及2022年八号坑出土的铜神兽。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的指导下,腾讯SSV数字文化三星堆项目团队运用AI技术,成功完成了这一跨坑文物的虚拟修复。
AI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维模型分析与特征提取:通过AI智能计算分析文物的三维模型,团队成员提取文物的几何特征信息,计算特征相似性,得出拼接的匹配度。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兄弟相认”。
矫形手术:AI会基于几何分析、变形的裂缝检测和矫形算法,对文物变形的部分进行矫正。这一步骤确保了文物在拼接时能够完美契合。
对称性补全:AI根据形状分析的对称性补全算法“查漏补缺”,给文物修复专家提供文物原貌的多种猜想参考。这一过程不仅帮助修复专家做出更准确的判断,也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这一修复成果的意义远不止于文物复原本身。通过该项目,团队逐步研发出AI辅助考古研究与文物修复的多个算法模型。这些算法不仅在模拟数据集上进行了验证,还为文物病害分析提供了量化支撑依据。例如,根据文物的三维模型,利用几何学和物理引擎的AI算法,可以便捷测量并计算分析文物的裂缝长度、各横截面几何半径数据、不同拼接位置的匹配度等。
三星堆遗址作为距今4500-2900年间的古蜀文化遗址,其出土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此次修复的“铜兽驮跪坐人顶尊铜像”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把钥匙,为我们理解古蜀文明的祭祀文化、青铜艺术提供了新的视角。
这一项目的成功,展示了AI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的巨大潜力。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AI有望在文物修复、古籍数字化、赝品检测等多个领域发挥更大作用。正如腾讯AI工程师高一鸣所说:“AI技术正在为文物保护插上科技翅膀,让古老文物以全新方式‘活’起来。”
目前,青铜骑兽顶尊人像的出土原件与模拟拼接修复的3D打印版本已在三星堆新馆二层展出,向公众展示这一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创新成果。这一案例不仅体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完美结合,更为文物保护和修复工作开辟了新的思路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