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邢更彦: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全国政协委员邢更彦: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是提升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有望改写基层医疗机构在泌尿结石治疗领域的现状。”全国政协委员、国际医学冲击波治疗学会主席邢更彦如是说。作为一项非侵入性治疗尿路结石的方法,体外冲击波碎石(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Lithotripsy,ESWL)技术凭借其精准、无创、高效等特点,正在成为基层医疗机构提升诊疗能力的关键利器。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的优势
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通过体外产生的冲击波聚焦击碎体内结石,使其随尿液排出。与传统手术相比,ESWL具有显著优势:
- 无创安全:无需开刀,避免了手术对身体组织的损伤和术后并发症。
- 精准高效:数字化定位系统确保高精确度,结合物理振动排石技术,提高成功率。
- 恢复迅速:患者可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活动,住院时间短,甚至可日间手术完成。
- 经济实惠:费用相对较低,同时减少多次治疗的需求,降低总体医疗成本。
此外,ESWL还具备以下特点:
- 适应症广泛: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等多种情况。
- 副作用小:主要风险为血尿或感染,但发生率低。
- 重复性强:对于复发性结石,可多次进行治疗。
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现状
近年来,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广泛应用。据统计,2023年中国冲击波治疗仪市场规模达28.02亿元,同比增长10.79%。2023年设备招标数据显示,1072台设备中标,中标金额2.48亿元,显示出强劲的市场需求。
这一技术的普及得益于其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确切的特点,特别适合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同时,随着国产设备的技术进步和成本优势,越来越多的基层医院能够配备这一先进设备,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最新研究进展与规范
2024年发布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中国专家共识》进一步规范了ESWL的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由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结石学组和中国泌尿系统结石联盟组织国内专家,参考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高水平证据的文献进行评估、总结,结合临床实践经验,充分讨论后编制而成。
共识对ESWL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前准备、操作规范、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这不仅提高了治疗的标准化程度,也为基层医疗机构开展该技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政策支持与未来展望
上海市发布的《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对包括ESWL在内的医疗技术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未纳入禁止类和限制类的技术由医疗机构自主管理。这意味着ESWL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医疗机构可根据自身能力自行决定开展,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了更大的自主权。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在基层医疗机构的应用前景广阔。它不仅能够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还能有效缓解患者就医难的问题,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可以预见,在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双重驱动下,体外冲击波碎石技术将在基层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提升我国整体医疗水平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