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元锂电池安全指南:从特性到应急处理全解析
三元锂电池安全指南:从特性到应急处理全解析
2024年12月,美国联合航空一架从旧金山飞往香港的航班上,一名乘客的电子设备突然起火,机组人员迅速使用水和灭火器扑灭了火焰。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锂电池安全问题的关注。
为什么三元锂电池容易着火?
三元锂电池因其高能量密度、长寿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子产品中,但其化学特性也带来了安全隐患。
化学活性高: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通常包含镍、钴、锰等元素,这些金属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在一定条件下,如过热、短路或物理损伤,容易引发剧烈的化学反应,释放大量热量。
热稳定性差:相比其他类型的电池,三元锂电池在高温环境下的热稳定性较差。当电池内部温度升高时,可能引发一系列失控的反应,导致热量迅速积聚。
能量密度大:三元锂电池具有较高的能量密度,这意味着在相同体积或重量下,它能储存更多的电能。但这也意味着一旦发生故障,释放的能量也更大,从而增加了着火的风险和强度。
航空运输中的安全规范
鉴于锂电池的潜在风险,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对锂电池的航空运输制定了严格的安全规范。自2025年1月1日起,IATA第66版《危险品规则》正式生效,其中对锂电池的运输规定进行了全面更新。
新增UN编号:新增了钠离子电池的UN编号(UN 3551和UN 3552),并针对有机电解质钠离子电池制定了专门的包装说明(PI 976、PI 977、PI 978)。
电量限制: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期间,锂离子电池和锂金属电池的电荷量(SoC)建议不超过30%。从2026年1月1日起,对于超过100Wh的电池,这一限制将强制执行。
包装要求:锂离子电池(PI966、PI967)和锂金属电池(PI969、PI970)的包装指示章节新增3m堆码测试要求,以确保包装的强度和安全性。
标签变更:“锂电池标签”更名为“电池标签”,并适用于新增的钠电池。同时,“第九类危险品标签 锂电池”更名为“第九类危险品标签 锂离子和钠离子电池”。
应急处理方法
当锂电池发生起火时,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至关重要。根据民航局和消防部门的指导,以下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立即使用大量水:水可以吸收热量,降低电池温度。但需要注意的是,必须保证有足够的水量持续降温,因为锂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避免使用干粉灭火器:虽然干粉可以覆盖火源、阻止氧气接触,但由于锂电池起火可能源于内部的化学反应,干粉难以彻底扑灭内部火源,存在复燃的风险。
个人防护:灭火人员应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受到火灾伤害。同时,要确保现场通风良好,防止吸入有毒气体。
持续监控:即使明火被扑灭,也要持续对电池进行降温处理,防止复燃。在处理过程中,应时刻保持警惕,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安全使用建议
为了预防锂电池火灾事故的发生,以下几点安全使用建议值得重视:
选择正规产品:使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电池,避免购买和使用劣质或假冒产品。
正确充电:避免过充、过放和大电流充电。在充电时,应将设备放置在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高温环境。
避免物理损伤:防止电池受到撞击、挤压等物理损伤,不要将电池与硬物或尖锐物品混放。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电池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如果发现电池有鼓包、漏液等现象,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妥善处理。
遵守运输规定:在航空运输时,严格遵守IATA的相关规定,不携带超过规定容量的电池,确保电池处于低电荷状态,并按照要求进行包装。
随着锂电池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了解其安全特性和应急处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合理的使用和管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锂电池带来的安全风险,确保人身和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