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醒:警惕10101109来电中的金融陷阱!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提醒:警惕10101109来电中的金融陷阱!

引用
110法律咨询网
12
来源
1.
https://www.110.com/panli/tag_3891_42.html
2.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8016744
3.
https://finance.sina.com.cn/jryx/bank/2025-01-13/doc-ineevenx2140263.shtml
4.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ce60bc998f712d524b7398ce265eac6a
5.
https://gaj.huainan.gov.cn/content/article/551701268
6.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501/content_6999467.htm
7.
http://gdga.gd.gov.cn/bsfw/bmts/content/post_4398344.html
8.
http://www.news.cn/legal/20241023/3c3f6d7fd8834c788bb7e760e8974683/c.html
9.
https://www.yaan.gov.cn/credit/staticPage/b26b3dc8-8453-4cdf-af31-d81faa1faaee.html
10.
https://jr.sz.gov.cn/sjrb/xxgk/tzzjy/content/post_11974530.html
11.
https://www.yantian.gov.cn/cn/hdjl/dwzsk/ga/content/post_11846536.html
12.
https://wxb.xzdw.gov.cn/wlaq/yjtb/202408/t20240801_494386.html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风险提示,提醒广大群众警惕花样翻新的骗局。其中,“共享屏幕”类诈骗、“AI换脸拟声”类诈骗等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不法分子通过各种借口诱导消费者下载指定软件开启“共享屏幕”,实时监控其操作以盗取银行卡资金;利用“换脸”“拟声”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骗取信任,进而实施诈骗。此外,还有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和网络游戏产品虚假交易类诈骗等。为保护个人财产安全,金融监管总局建议大家提高警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不轻信来路不明的信息,拒绝“共享屏幕”要求,谨慎转账汇款,如遇诈骗及时报警。

01

10101109来电:诈骗分子的新套路

10101109这个看似普通的电话号码,近期却成为了诈骗分子的重要工具。据警方通报,该号码被用于多种诈骗场景,包括假冒公检法机关、冒充银行客服、虚构中奖信息等。诈骗分子通过精准获取个人信息,编造各种理由,如“账户异常”、“涉嫌洗钱”、“商品质量问题”等,诱导受害者进行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

02

“共享屏幕”:诈骗分子的隐形翅膀

“共享屏幕”功能原本是用于远程协作的便利工具,但如今却被诈骗分子利用成了新的诈骗手段。通过诱导受害者开启“共享屏幕”功能,诈骗分子可以实时监控受害者手机或电脑屏幕上的所有操作,包括输入的密码、收到的验证码等重要信息,从而轻松盗取资金。

典型案例:小王的借贷平台解绑遭遇

常州的小王收到一条某借贷平台“客服”发来的短信,称其账户活跃度过低将收取600元/月的管理费。在添加“客服”为好友后,对方要求小王开启“共享屏幕”功能进行解绑操作。然而,下班回家后小王才发现卡里的两万余元全部被盗刷。

03

“AI换脸拟声”:科技带来的新威胁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诈骗分子开始利用“换脸”和“拟声”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冒充他人身份进行诈骗。这种新型诈骗手段更具迷惑性,受害者往往难以辨别真伪。

具体手法:

  1. 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联系受害者,以“网店客服”、“营销推广”、“招聘兼职”、“婚恋交友”等为借口,采集发音、语句或面部信息。
  2. 利用AI技术合成虚假音频、视频或图像,模拟特定人物的声音或形象骗取信任。
  3. 以借钱、投资、紧急救助等借口诱导亲友转账汇款,或诱骗提供银行账户密码等敏感信息。
04

真实案例:从学生到老年人的普遍威胁

近期,深圳市发生多起针对学生群体的共享屏幕诈骗案件。受害者年龄集中在12岁至18岁,诈骗分子通过网络购物或销售行为实施诈骗。此外,老年人群体也频繁成为诈骗目标,由于对新技术不够熟悉,更容易轻信诈骗分子的说辞。

05

防范建议:保护个人信息,远离诈骗陷阱

面对日益猖獗的电信诈骗,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防范建议:

  1. 关闭不必要的功能:如手机NFC功能,虽然便捷但存在安全隐患。
  2. 不轻易点击陌生链接:特别是来自不明来源的短信、邮件中的链接。
  3.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银行账号、信用卡信息等。
  4. 谨慎开启“共享屏幕”: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与陌生人共享屏幕。
  5. 提高警惕:对声称来自官方机构的电话保持警觉,必要时通过官方渠道核实。

电信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掌握必要的防范知识,就能有效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任何要求转账或提供敏感信息的行为都值得怀疑。如遇可疑情况,及时报警并寻求专业帮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