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蛤仔殼煮開後可以馬上吃嗎?5種常見海鮮熟與不熟間的簡易判斷指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蛤仔殼煮開後可以馬上吃嗎?5種常見海鮮熟與不熟間的簡易判斷指南

引用
1
来源
1.
https://everylittled.com/article/191829

熟度完美的海鮮口感佳,又不用怕吃進惱人的海洋弧菌及寄生菌,喜歡海鮮的你,請務必要把這些撇步學起來。

台灣的地形四面環海,一年四季皆漁產豐富,各式各類的海鮮琳瑯滿目,就算天天吃也不會重複,而這也造就了許多人家餐桌必定有海鮮料理的景象。

不過,水產品種類繁多,每樣水產煮到熟的狀態及所需的時間不同,讓人既怕沒煮熟吃了拉肚子,過熟又失去鮮味,究竟該如何判斷各類海鮮的熟度呢?用漁業署分享的五類海鮮熟度辨識來輕鬆搞定吧。

#01:魚肉類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魚類部分,除了生魚片,其他魚肉也必須煮熟才能吃。未煮熟的魚肉中可能含有俗稱海洋弧菌的「創傷弧菌」(Vibrio vulnificus),若不慎遭感染並未立即就醫,則可能已發敗血症、截肢等風險,尤其患有慢性肝病、癌症、糖尿病等免疫力不佳患者,更是感染海洋弧菌的高風險族群。

判斷魚肉類熟度的方法,除了可以以顏色改變觀察生熟度,也可以用筷子夾一下魚肉,如果能輕易分離,或筷子可輕易插進肉最厚的地方,表示魚肉已熟。

#02:帶殼水產貝類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如餐桌上常見的文蛤即屬此類。為了追求多汁的口感及鮮味,許多人在烹飪時,待蛤蜊的殼一開,即馬上撈出享用,但其實剛打開的貝殼類內裡仍可能殘留海洋弧菌、大腸桿菌等,若沒完全煮熟就吃下肚,可能引發嘔吐、腹瀉等急性腸胃炎現象。

貝類煮熟解法,就是將帶殼水產貝類丟入滾水烹飪,待開殼後,肉質顏色呈現奶油色即可食用。除了以顏色辨明熟度外,也可以在開殼後加熱10至15秒以上,確保殺菌完成。

#03:牡蠣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牡蠣也是帶殼水產貝類的一種,之所以單獨提出,是因為吃生蠔的習慣在台灣十分常見。

當場剖殼品嚐生蠔的鮮甜滋味,是許多人魂牽夢縈的美味,不過,可以生吃的牡蠣可不是只要符合「現撈」、「新鮮」的標準,用以生吃的牡蠣會在採收過後浸泡於殺菌海水中,並搭配紫外線消毒,直至把生菌數控制在一定的標準裡,才可以安全的生食,如此吃下肚才能避免上吐下瀉的情況發生。

至於若要將牡蠣煮熟,該如何分辨其熟了呢?牡蠣黑色的唇鬚,受熱後會網內捲,此時整體顏色會從半透明轉成乳白色,形狀更會從軟式型態變成固狀型態,此時就可以安心享用了。

#04:頭足類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如魷魚、透抽、中卷等水產均屬此類。許多人會擔心煮過頭,影響口感、難以咀嚼,使鮮味流失,對於熟度的把控相當頭痛。其實除了以形狀是否轉呈捲曲狀、肉質顏色呈白色,且肉體呈Q彈狀外,還可以透過前置作業來把關。

頭足類欲料理前可以先把表面的薄膜及內臟去除,再將肉切片開花刀,以滾燙開水關火汆燙的方式浸泡至熟,完成後撈起冰鎮、保持爽脆口感,就是最完美的頭足類吃法!

#05:蝦類


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蝦子絕對是台灣人最喜歡吃的海鮮之一,Q彈的肉質、鮮甜滋味,讓人一吃就欲罷不能,用其做出的各種料理也往往令人垂涎三尺,因此若能把握其完美熟度的辨識秘訣,在料理上絕對能更得心應手。

蝦若受熱,蝦身會變成紅色,如蝦殼本身便是紅殼,亦能以蝦身形狀成「C」型時,判斷蝦已成可食熟度。

更保險的方式,是在蝦子整尾呈現紅色時,再煮30秒到1分鐘,就大功告成啦。熟度完美的海鮮口感佳,又不用怕吃進惱人的海洋弧菌及寄生菌,喜歡海鮮的你,請務必要把這些撇步學起來。

本文原文發表於愛料理生活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