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童星·心理微课堂 | 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感”,打破孩子人生“界限”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童星·心理微课堂 | 帮助孩子建立“界限感”,打破孩子人生“界限”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3751126_121123986

在当今社会,许多家长倾向于采用放养式教育,希望以此解放孩子的天性。然而,这种教育方式如果把握不当,很容易培养出缺乏"界限感"的孩子。那么,什么是界限感?为什么它如此重要?家长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界限感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如何给孩子建立界限感

由于时代的推进,物质资源和安全需求都在不断地提高前进。现在的父母对于孩子要求也不如之前那么严苛,喜欢用放养的方法。既可以让自己省心,还可以解开束缚,解放孩子的天性。但这个尺度的并不好把握,很容易养出没有界限感的孩子,也就是常说的“熊孩子”。例如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呼小叫;为了买到心仪的玩具撒泼打滚;随意抢别人的手机……孩子对家长“软磨硬泡”,不达目的不罢休,家长无奈让步。没有界限感的孩子缺乏目标,经常受到别人的影响,缺乏主见还容易自卑。为了让孩子减少依赖,成长为更“完整”的自己,童星家长们要给孩子建立界限感,使孩子尊重自己、尊重他人,既能保护自己的利益,也懂得自我保护。

“熊孩子”在家里无法无天,对长辈尊重;在学校里与同学相处困难,总爱欺负他人;公共场合肆无忌惮,毫不考虑周围人的感受……这种孩子之所以不受人喜爱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的行为在不断的侵犯他人的边界。

长辈容忍的界限,同学交流的界限,社会规则的界限,这些界限在被孩子打破后都会感到深深的被冒犯感,而孩子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因为没有“界限感”。所以,想要让孩子可以在各个场合受欢迎,拥有“高情商”,那么培养好孩子的“界限感”就是第一步!


培养界限感的重要性

界限感是指在人际关系中,懂得自己与其他人或物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厘清自己和他人的责任和权利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他人的个人空间。缺乏界限感的孩子缺少主见、感到自卑,容易对别人产生依赖,还容易缺乏目标、内耗、盲目跟其他人对比。在公共场合,缺乏界限感的孩子可能会表现出不尊重他人、过度索取等行为,这不仅影响孩子的个人形象,也可能给家长带来困扰。

培养孩子界限感的重要性


  1. 保护个人权益

具备界限感的孩子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受到他人的侵犯。在家庭、学校等环境中,界限感有助于孩子保持自尊和自信。

  1. 促进人际关系

界限感能够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界限感有助于孩子保持适当的距离,形成和谐的氛围。

  1. 提升自我认知

培养孩子的界限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需求、感受和权益。这有助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更加了解自己,为自己的成长和决策提供指导。

  1. 培养同理心

具备界限感的孩子更容易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感受,从而培养出同理心。这种能力在孩子的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培养孩子界限感

家长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1. 家长助力,协助孩子完成“主客体”分离,让孩子学会做自己
  2. 家长扮演“主体”角色,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有主见
  3. 家长扮演“客体”角色,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又不卑不亢
  4. 家长制定“家规”,让孩子学会适应外界环境

培养孩子界限感的注意点

  1. 合适恰当的界限感,让孩子更有安全感
  2. 一味地让步溺爱,反而会让孩子无所适从
  3. 惩罚过度或泄愤,容易产生反作用
  4. 有界限不代表不分享
  5. 界限需要所有共同遵守
  6. 界限感的培养,需要因材施教

如何培养孩子的界限感

  1. 家庭教育

家长应从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关于界限感的知识,让他们了解自我和他人之间的界限,学会尊重和保护自己的权益。

  1. 家庭氛围

营造一个和谐、健康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学会尊重他人、关爱家人,培养界限感。

  1. 社会环境

社会应关注界限感的普及和推广,通过媒体宣传、公益活动等方式,提升公众对界限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1. 思想层面

鼓励孩子有自己的想法;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帮助孩子共情他人,学会换位思考;保持自省、反思的良好习惯。

界限感的核心原则是尊重自己的界限同时尊重他人的界限,在人际交往中保持适当的距离,既不过分干涉他人,也不过分依赖他人。家长培养孩子良好的界限感,有助于让孩子树立自我的边界,更加有自己的主见和目标,与同伴交往时,也会不卑不亢,增加“分寸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