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5A级景区推荐:崆峒山
国家5A级景区推荐:崆峒山
崆峒山,这座被誉为“中华道教第一山”的名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西郊15公里处,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地标。作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崆峒山不仅以其独特的丹崖地貌闻名于世,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而吸引着众多游客。
独特的地质地貌
崆峒山属于六盘山支脉,由二叠纪红色砂岩构成,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侵蚀,形成了独特的丹崖地貌。其地形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展现了丰富的地质构造遗迹和自然景观。站在山巅,极目远眺,只见群峰起伏,云雾缭绕,宛如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
悠久的道教文化
崆峒山被誉为“中华道教第一山”,其道教文化源远流长。据记载,早在黄帝时期就有广成子在此修道,开启了崆峒山的道教传统。《庄子·在宥》中记载:“广成子是居空同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焉。”广成子的“抱神以静,形将自正”;“慎守女身,物将自壮”;“我守其一,以外其和”的学说,与中国传统武术理论基础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尤其以“阴阳有藏”最能体现。
崆峒山的道教武术更是独树一帜。据平凉市武术运动协会主席朱沛霖介绍,崆峒道教武术的发展源流可以追溯到清代。清康熙十五年(1676),全真道龙门派第十代道士苗清阳来崆峒山执教以来,时至今日已传二十七代,其中第十九代道士韩元觉、第二十代道士赵至睿(旭谷)、第二十二代道士禹理昌、第二十三代道士郭宗尧、聂宗清、赵宗展、方嗣贤等均习练拳脚。其传承习练的拳、械有黑虎拳、白虎拳、护山棍、神枪棍、春秋刀、净铲、黑虎出洞鞭杆、拦面叟、铁扇子、绳镖、流星锤等。
丰富的历史遗存
崆峒山不仅是一座道教名山,更是一座历史的宝库。自秦汉以来,崆峒山便是交通要道鸡头道的必经之地,多位帝王如秦始皇、唐太宗等都曾到访,留下诸多历史印记。明代韩王妃崇尚道教,在此大规模修建宫观,推动了崆峒山道教的发展。
精美的建筑群
崆峒山素有八台九宫十二院四十二座建筑群七十二处石府洞天,被誉为西北的道、佛宗教圣地。八台指的是东、西、南、北、中五台以及八仙台、灵龟台、赵时春读书台;九宫指的是问道宫、王母宫、紫霄宫、飞升宫、南崖宫、净乐宫、太清宫、遇真宫、子孙宫;十二院指的是舒花寺、宝庆寺、真乘寺、茶庵寺、舍利寺、栖云寺、香山寺、莲花寺、海觉寺、文殊庵、弥陀庵;七十二石府洞天指的是玄鹤洞、广成洞、钻羊洞、朝阳洞、老君洞、金银洞、归云洞、玉女洞、灵官洞、三教洞等等。
实用的旅游信息
- 门票价格:旺季110元/人,淡季55元/人。
- 交通方式:
- 公交:市区乘9路、13路或21路至崆峒古镇游客中心,再转乘景区交通工具。
- 自驾:西安出发经福银高速至平凉西出口,全程约305公里;银川出发同路线,约426公里。
崆峒山不仅自然风光壮丽,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值得一探的旅游胜地。无论是探寻黄帝问道的故事,还是欣赏壮丽的自然风光,崆峒山都是不容错过的绝佳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