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羽绒服造假:如何避免买到劣质产品?
央视曝光羽绒服造假:如何避免买到劣质产品?
近日,央视曝光了一起令人震惊的羽绒服造假事件。据报道,在某地市场,一些商户公然销售不达标的羽绒服装。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以"飞丝"冒充羽绒的伪劣产品不仅在线下泛滥,甚至在一些知名电商平台也有销售记录。例如,一家童装店仅两个月就售出了6万多件填充"飞丝"的伪劣童装羽绒服。
面对如此猖獗的造假行为,消费者该如何避免踩坑?中国羽绒工业协会发布的《羽绒制品消费提示》为我们提供了权威的选购指南。
关键指标:含绒量与绒子含量
选购羽绒服时,首先要关注含绒量和绒子含量这两个核心指标。含绒量是指羽绒中"绒"的比例,而绒子含量则特指朵状绒毛的比例。根据最新国家标准《羽绒服装》(GB/T 14272-2021),合格的羽绒服绒子含量必须达到50%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新标准已经将"含绒量"改为"绒子含量",因为绒子的保暖效果远优于绒丝。绒丝不仅保暖性差,还容易产生异味,影响穿着体验。
蓬松度:保暖性能的关键
蓬松度是衡量羽绒服保暖性能的重要指标。简单来说,蓬松度越高,羽绒服储存的静止空气越多,保暖效果就越好。一般来说,普通款羽绒服的蓬松度在600-700之间,而高端产品则能达到800以上。
充绒量:保暖效果的决定因素
充绒量指的是羽绒服中填充的羽绒总重量。一般来说,轻薄款羽绒服的充绒量在40-90克之间,适合10℃以上的温度;而长款羽绒服则需要250克以上的充绒量,才能有效应对-15℃至-25℃的严寒天气。
面料质量:防水防风是关键
除了填充物,面料质量也是选购时需要重点关注的要素。优质的羽绒服应该采用防水防风的面料,如尼龙或聚酯纤维材质,同时内层面料要柔软透气,确保穿着舒适度。
市场现状:质量参差不齐
根据2024年盐城市市场监管局的抽查报告,当前市场上羽绒服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在抽查的15批次产品中,有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集中在绒子含量和纤维含量上。值得注意的是,电商平台和实体店都发现了不合格产品,价格在400元以下的产品不合格率较高。
如何辨别真假羽绒服?
查看标签:真羽绒服会明确标注绒子含量,如"绒子含量:90%",并详细说明鸭绒或鹅绒的比例。而假羽绒服往往含糊其辞,只标注"白鸭绒"而无具体含量。
手感测试:真羽绒服手感柔软细腻,按压后能快速回弹。如果感觉扎手或能明显摸到羽毛梗,可能是混入了劣质填充物。
针孔测试:可以用一根针从羽绒服内侧穿刺,观察带出的填充物。真正的羽绒应该轻盈柔软,而劣质产品可能会带出粗糙的羽丝或羽毛。
嗅觉判断:优质羽绒经过严格处理,基本没有异味。如果闻到明显的腥臊味,很可能是处理不当的鸭绒或含有其他杂质。
推荐品牌
在选购时,建议优先考虑知名品牌,如波司登、安踏儿童、FILA KIDS等,这些品牌在羽绒服领域有较高的市场认可度和质量保证。同时,也要关注产品的具体参数,不能仅凭品牌就盲目购买。
结语
面对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劣质羽绒服,消费者需要提高警惕,掌握必要的选购知识。通过关注绒子含量、蓬松度、充绒量等关键指标,结合面料质量的检查,我们可以更好地辨别真伪,选购到真正保暖、安全的羽绒服。同时,也期待相关部门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维护消费者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