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证实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在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获证实
重组带状疱疹疫苗(RZV)在中国大陆50岁以上成人中的IV期随机对照试验结果近日发布。研究显示,该疫苗在中国人群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与全球范围内年龄和医学特征相似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
带状疱疹(HZ)是由潜伏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重新激活所致的病毒感染,其特征为疼痛性皮疹。随着年龄增长,罹患HZ及其并发症(如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风险亦随之攀升。RZV由冻干糖蛋白E抗原与佐剂系统AS01B构成,已通过多项针对病情稳定之50岁及以上成人的研究进行评估。
近期,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急性传染病预防控制所、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所联合开展了一项上市后研究,旨在确定RZV在中国地区50岁以上成人中的有效性、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结果发布于《Human Vaccine Immunology》期刊。
研究设计
这项IV期随机(1:1)、安慰剂对照、双盲研究于2021年5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中国大陆的6个中心进行,受试者均为50岁以上成人。研究招募了首次接种疫苗时病情稳定的50岁以上男性和女性,无HZ病史且未接种过水痘或HZ疫苗。患有稳定合并症(如2型糖尿病、抑郁症、哮喘、高血压、高脂血症、胃病)的个人符合资格。有生育能力的女性需在接种当天妊娠试验阴性,并在接种前后采取避孕措施。计划怀孕或免疫抑制者被排除。研究前对有生育能力的女性进行尿液样本检测以确认未怀孕。
这项研究包括两个阶段:疫苗接种阶段和随访阶段,每个阶段包括每月一次的访视。参与者以1:1的比例随机分配,间隔2个月(第1天和第2个月)接受两剂RZV或安慰剂。所有参与者均接受随访,直至最后一名参与者完成最后一次疫苗接种后12个月的随访(即,自最后一名参与者入组起14个月),并且报告了至少27例用于主要VE分析的确诊HZ病例。当达到主要VE分析的这个触发点时,继续跟踪持续HZ发作的参与者,直至发病后29天。
图1.研究参与者的研究设计和流程图
研究结果
在入组研究的6,138名参与者中,6,128名(99.8%)被纳入ES,其中5,956名(97.2%)被纳入mES。总共有6,088名参与者(99.2%)完成了研究。研究中止的主要原因是需要加快报告的AE(n = 24名参与者,0.4%)和并非因(S)AE而撤回同意书(n = 9名参与者,0.1%)(图1)。
大多数mES参与者是女性(RZV:60.8%;安慰剂:61.2%),两组中超过五分之一的参与者年龄在70岁或以上(RZV:21.4%;安慰剂:21.1%)。
在mES研究中,报告了39起疑似带状疱疹(HZ)发作,其中31起通过PCR或HZAC证实,RZV组无病例,安慰剂组31例。RZV组HZ发生率为0.0,安慰剂组为8.2,总体VE为100%(95%CI:89.82-100)。
在ES研究中,报告了52例疑似HZ发作,其中42起通过PCR或HZAC证实,RZV组2例,安慰剂组40例。RZV组HZ发生率为0.4,安慰剂组为8.7,总体VE为95.03%(95%CI:80.82-99.42)。
安全性分析
根据美国FDA的分级量表,RZV组(76.3%)在疫苗接种后7天内发生的征集性不良事件(AE)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安慰剂组(14.4%)。在RZV组中,50-69岁年龄段的任何征集性AE发生率为79.7%,略高于70岁及以上年龄段的63.4%。
2230名RZV接受者(73.0%)和283名安慰剂接受者(9.3%)发生了征集性局部AE。疼痛是最常见的征集性局部AE,RZV组有72.1%的参与者和安慰剂组有9.2%的参与者报告了疼痛。3.4%的RZV和0.1%的安慰剂组有3级疼痛。RZV中0.9%的参与者和安慰剂组0.0%的参与者报告了医疗疼痛。
1,675名RZV患者(54.8%)和261名安慰剂患者(8.5%)发生了征集性一般AE。最常见的征集性一般AE是疲劳(RZV:43.4%;安慰剂:5.3%)和头痛(RZV:32.8%;安慰剂:3.0%)。
在疫苗接种后30天内,124名(4.0%)RZV接种者和97名(3.2%)安慰剂接种者报告了至少一起非征集性AE。8名(0.3%)RZV接受者和10名(0.3%)安慰剂接受者报告了3级非征集性AE。
从首次接种到末次接种后30天内:RZV组中有32名(1.0%)参与者,安慰剂组中有36名(1.2%)参与者至少发生了一次严重不良事件(SAE),每组中有两名(0.1%)参与者至少发生了一次潜在的免疫介导疾病(pIMD)。
从首次接种到末次接种后12个月内:RZV组中有88名(2.9%)接受者,安慰剂组中有93名(3.0%)接受者发生了SAE,RZV组中有两名(0.1%)参与者,安慰剂组中有三名(0.1%)参与者发生了pIMD。这些事件与RZV接种无关。也就是说,在随访期间,RZV组中11名参与者、安慰剂组中9名参与者死亡。经评估,研究中任何时间发生的报告死亡均与接种无因果关系。
研究期间无参与者妊娠情况。
结论
在6,138名受试者中,99.2%成功完成了研究。在平均15.2(±1.1)个月的随访期间,共确诊31例带状疱疹(HZ)发作,其中RZV组无病例,安慰剂组为31例,发病率分别为0.0 vs 8.2/1000人年,总体疫苗效力(VE)达到100%(95% CI:89.82-100)。
在50-69岁年龄段,描述性VE为100%(95% CI:85.29-100),而在70岁以上年龄段,描述性VE同样为100%(95% CI:60.90-100)。
RZV组报告的征集性不良事件(AE)发生率高于安慰剂组,中位持续时间在两组中均为1-3天。疼痛和疲劳是最常见的局部和全身性AE(RZV组:72.1%和43.4%;安慰剂组:9.2%和5.3%)。两组在非征集性不良事件、严重不良事件、潜在免疫介导疾病和死亡的发生率上无显著差异。
从结果中,我们不难看出,RZV在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与全球范围内年龄和医学特征相似人群的研究结果一致。
这项IV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RZV疫苗在中国50岁及以上成年人中预防带状疱疹的效果显著,且其反应原性和安全性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可接受的。这些研究结果与在其他具有类似年龄和健康特征的地理区域进行的试验结果相吻合。预防带状疱疹是中国公共卫生优先事项之一,也是“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战略的落实将有效提升中国人口的医疗保健服务质量。
本文原文来自《Human Vaccine Immunology》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