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大教授支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华南师大教授支招:家校合作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近日,一项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引发广泛关注。研究显示,尽管社交媒体的普及与心理健康问题的上升相关,但疫情后的急诊就诊率有所下降。这一发现引发了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
面对这一挑战,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攸佳宁提出,家校合作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作为学习心理、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领域的专家,攸佳宁教授不仅在学术领域深耕,还积极投身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
2024年10月,攸佳宁教授在罗定多个学校开展系列公益讲座,主题涵盖学习方法、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在素龙街中心小学,她为同学们分享了高效学习的方法与技巧;在罗定中学,她结合研究经验和实际案例,讲解了掌控情绪的重要性和方法;在罗定实验中学,她解读了常见心理问题的应对策略。
这些活动不仅帮助学生调节学习压力,也促进了教师和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攸佳宁教授指出,家校合作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帮助家长了解孩子心理状态并提供专业指导: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邀请专家为家长讲解青少年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及时反馈学生在校表现,特别是情绪变化和行为异常。
开展家长培训工作坊,教授家长科学的教育方法和心理疏导技巧。
组织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增进家校互动,共同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家校合作的具体实施路径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同时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的情况。家长则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习科学的教育方法。学生也要主动与教师和家长交流自己的感受和困惑。
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实现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全方位关注。教师和家长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同时,家校合作还能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态度,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其全面发展。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我们采取综合的应对措施。社交媒体的影响、急诊就诊趋势、远程心理健康服务的有效性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的作用,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关键议题。只有通过多方合作,才能为青少年提供更好的心理健康支持,帮助他们度过这一充满挑战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