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春节:营老爷活动大揭秘!
潮汕春节:营老爷活动大揭秘!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在中国的东南沿海,有一片土地,它的年味格外浓厚,这里的春节不仅有家家户户的团圆饭,更有独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营老爷”。这个活动,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赏。
什么是“营老爷”?
在潮汕地区,人们把神明称为“老爷”,“营老爷”就是请神明出巡,接受百姓瞻仰的仪式。这个活动最早可追溯至明代,是潮汕地区最重要的民俗活动之一。它不仅是一种宗教仪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族群认同的体现。
“营老爷”的文化内涵
潮汕人对“老爷”的崇拜,源于对先贤的敬仰和感恩。在潮汕,被奉为“老爷”的,大多是历史上有功于民的名士贤人。比如潮州府城青龙古庙敬奉的永济圣王,是三国时蜀汉大臣、永昌太守王伉;潮阳东山的双忠庙,则纪念唐朝安史之乱中死守睢阳的张巡和许远两位忠勇将领。
这种崇拜,体现了潮汕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先贤的感恩。在潮汕人眼中,“老爷”不是虚幻的神仙,而是他们的祖先,是曾经在这片土地上做出贡献的先贤。因此,“营老爷”不仅是祈求平安的仪式,更是一场缅怀先贤、传承文化的盛典。
“营老爷”的仪式流程
“营老爷”的具体过程分为三大环节:请神、巡游和送神回銮。
请神时,需要通过掷筊(又称“卜杯”)来征求神明的意愿。由年长的尊者手持两枚月牙形的筊杯向神明请示是否愿意出庙巡游。若三次都出现一正一反的“圣杯”,则表示神明同意出巡。
巡游是整个活动的高潮。巡游队伍通常由开道神“马夫”手持马鞭领路,马夫模仿骑马的姿势来回跑跳,挥鞭扫除障碍。紧随其后的是神明驾前仙童“孩儿弟”、腰挎宝剑的将军,接着便是“世子天团”。
巡游过程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英歌舞表演。英歌舞是潮汕地区独有的传统舞蹈,已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舞者们扮成梁山泊好汉,绘着夸张脸谱,身着鲜艳服饰,随着激昂鼓点,腾挪跳跃,刚劲有力的舞姿,仿佛在诉说着英雄故事。
送神回銮则是活动的尾声,人们将神明送回庙宇,意味着神明完成了巡视乡里的任务,将继续守护一方平安。
现代演变:传统与创新的融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营老爷”活动也在不断创新。最显著的变化是加入了英歌舞等表演元素。英歌舞原本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舞蹈,如今已成为“营老爷”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潮汕英歌舞更是亮相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被誉为“中华战舞”,成为一张展示中华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
另一个变化是活动的组织形式。过去,“营老爷”活动多由当地村民自发组织,而现在,地方政府也开始介入,提供支持和指导,使活动更加规范和安全。
如何观看“营老爷”?
春节期间,潮汕各地都会举行“营老爷”活动,其中以揭阳城隍庙会、潮州青龙庙会和潮阳双忠文化节最为盛大。
揭阳城隍庙会通常在正月二十三举行,以富美青年英歌队的表演最为著名;潮州青龙庙会在正月二十四左右,有十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参与;潮阳双忠文化节则在二月初八,是潮汕地区规模最大的“营老爷”活动,去年的巡游队伍长达八公里,持续时间长达三小时。
观看“营老爷”活动时,建议提前做好准备。由于活动规模较大,现场人流量会非常大,建议提前到达现场,选择一个安全且视野良好的位置。同时,由于活动时间较长,建议携带足够的水和食物。此外,由于活动具有较强的宗教色彩,观看时应保持尊重,不要随意触碰神像或祭祀用品。
结语
“营老爷”活动,是潮汕人对先贤的缅怀,对平安的祈愿,更是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的民俗活动显得尤为珍贵。它不仅是一种文化传承,更是一种精神寄托,让潮汕人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
如果你有机会在春节期间来到潮汕,不妨亲身感受一下这场独特的民俗盛宴。相信我,当你置身于那热闹非凡的巡游队伍中,听着震耳欲聋的锣鼓声,看着舞者们刚劲有力的舞姿,你一定会被这份浓厚的年味所感染,被潮汕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