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歌舞”出圈看潮汕地区文旅发展新机遇
从“英歌舞”出圈看潮汕地区文旅发展新机遇
2024年2月11日,英国伦敦特拉法加广场上演了一场震撼人心的东方战舞。来自广东潮汕地区的普宁南山英歌队,以6分钟的《英歌雄风》表演,吸引了现场70万观众围观,更有超过百家媒体前来报道这一盛事。这支有着近80年历史的英歌队,以其威武雄壮、气势磅礴的表演,成功将这门有着300多年历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了世界舞台。
这场跨越重洋的文化交流,不仅展现了英歌舞的独特魅力,更掀起了全球对潮汕文化的关注热潮。2023年春节,英歌舞首次在社交媒体上走红,2024年春节期间,潮汕地区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旅游高峰。据统计,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游客数量均有显著增长,其中潮州的游客增长幅度最高。
然而,在这轮文化热潮背后,潮汕地区正面临着如何将短期流量转化为长期经济动力的挑战。从经济数据来看,潮汕地区的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2023年,汕头、潮州、揭阳的人均GDP在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中分别排第12、17、20位,与深圳、珠海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产业结构方面,三市的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旅游收入在广东旅游收入中的比重也相对较低。
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潮汕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英歌舞,还有潮剧、潮州大锣鼓、潮绣、玉雕、木雕、嵌瓷、陶瓷微书、瓶内画、金漆画等众多艺术形式。这些文化瑰宝不仅是潮汕人的骄傲,更是吸引游客的重要资源。
发展面临的挑战
尽管文化资源丰富,但潮汕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瓶颈:
交通通达性不足:虽然区域内已有四座高铁站,但三市之间的公共交通尚未实现快速通达,缺乏由轨道交通连接的通勤圈。
跨区域协作难度大:潮汕文化资源分散在汕头、潮州、揭阳三市及其下属县乡村,如何实现有效整合是一个难题。
人才和资金吸引力不足:三市的常住人口受教育年限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每10万人口中大学学历人数也偏少。在外资引进方面,2022年三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在广东的份额均不足0.4%。
持续发展的路径
要将英歌舞带来的文化热度转化为持久的经济动力,潮汕地区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加强区域协作:2023年底广东省印发的《汕潮揭都市圈发展规划》为三市协调提供了指导框架。三市应在此基础上,建立更紧密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区域内轨道交通建设,打造便捷的通勤圈,提高旅游便利性。
创新文化产品: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开发更多符合现代审美的文化产品,吸引年轻一代的关注和参与。
优化营商环境:改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吸引人才和资金流入。
数字化转型: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扩大文化影响力。
未来展望
英歌舞的成功“出圈”为潮汕文化走向世界开辟了新路径。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潮汕地区需要在保持文化特色的同时,不断突破创新。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环境、提升服务,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最终实现文化繁荣与经济发展的双赢局面。
正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陈来发所说:“英歌舞应该创新,但不能变味。一旦变味,流传下去的就不是真正的传统了。”这句话或许可以作为潮汕地区未来发展的座右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让这颗岭南明珠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