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热区解析
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热区解析
2024年,重庆汽车产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汽车产量254.01万辆,同比增长9.4%,其中新能源汽车95.32万辆,同比增长90.5%,大幅领先全国增长率近60个百分点。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重庆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持续发力和创新突破。
区域布局:各展风采,协同推进
重庆主城都市区由22个区县组成,各区县根据自身优势,纷纷布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
中心城区:创新高地,龙头引领
作为重庆的经济中心,中心城区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领域具有明显优势。两江新区作为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聚集了长安汽车、赛力斯等龙头企业,成为重庆汽车产业的创新高地。长安汽车在这里建立了全球研发中心,赛力斯则打造了超级工厂,实现了智能化生产。
渝北区依托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技术,吸引了众多科技企业入驻。江北区、沙坪坝区等地则在零部件配套和技术创新方面持续发力。
主城新区:配套完善,物流便捷
主城新区包括江津区、合川区、永川区等,这些区域凭借完善的工业基础和便捷的物流条件,成为重庆汽车产业的重要配套基地。例如,江津区的双福工业园和珞璜工业园,吸引了多家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永川区则在智能驾驶和汽车测试领域具有优势。
渝东北和渝东南:特色发展,错位竞争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和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虽然在汽车产业规模上不及中心城区和主城新区,但也在积极发展特色配套产业。例如,开州区、梁平区等地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
政策支持:超前布局,全力推进
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重庆市新能源汽车便捷超充行动计划(2024—2025年)》提出,到2025年年底,全市将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超充桩4000个以上。中心城区将建成1340座超充站,主城新区及万州区将建成430座,两群地区将建成100座,高速公路服务区将实现全覆盖。
企业创新:技术突破,引领行业
重庆的汽车企业通过持续创新,在多个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长安汽车的SDA架构拥有2200余项新能源、智能化等关键技术,其中数十项属于全球首创和行业领先。赛力斯的全新一代超级增程系统实现了综合油耗降低15%,增程器噪音感知减少90%,每升油能发超过3.6度电,达到行业量产增程器顶尖水平。
此外,庆铃集团完成了从4.5吨到49吨全系列氢燃料电池商用车的技术开发,青山工业在P2混动变速器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重庆大学、美利信科技等单位联合研发了全球最大镁合金超大汽车压铸件。
未来展望: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
重庆正在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是重点打造的万亿级主导产业集群。通过政策引导、企业创新和区域协同,重庆有望在这一领域实现更大突破。
目前,重庆已形成包括19家整车企业、1200家规模以上零部件企业的产业体系,并实现对三大系统、12大总成、56种部件的全覆盖。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和创新实力持续提升,重庆正朝着世界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的目标稳步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