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跨境执法如何守护社会稳定?
大数据时代,跨境执法如何守护社会稳定?
2024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8件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其中一起案件令人震惊:被告人谢某浩、陈某旺等人多次偷渡至缅甸,成立电信网络诈骗集团,通过虚假赌博平台诱骗受害者投资,涉案金额高达1051万余元。这起案件揭示了大数据时代跨境犯罪的新特点和严峻挑战。
大数据时代跨境犯罪的新挑战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跨境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犯罪主体虚拟化、客体数字化、手段隐匿化成为常态。犯罪分子利用网络身份的虚拟性,通过跨境电信诈骗、网络赌博、数据窃取等方式实施犯罪,给执法部门带来巨大挑战。
跨境犯罪的组织化、规模化特征日益明显。犯罪集团往往在境外设立窝点,通过网络招募成员,利用跨境数据流动实施犯罪活动。这些犯罪组织结构严密、分工明确,从人员招募、业务培训到资金管理都有专人负责,形成了完整的犯罪链条。
大数据技术在跨境执法中的应用
面对跨境犯罪的新挑战,大数据技术成为执法部门的重要工具。各国纷纷建立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体系,以平衡数据自由流动与安全保护。
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通过国内立法及强化执法提升对跨境数据流动的管控力度。在联合国、二十国集团(G20)、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及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议程中,美国等西方国家基于各自战略诉求提出跨境数据治理方案。
在跨境数据流动规制演进中,国家安全、经济价值、数字技术、个人权力等因素作为其发展动因,对全球跨境数据流动治理的发展路径提出新诉求。这些动因,既是跨境数据治理逻辑的起点,又会对其发展产生新的影响。
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跨境执法合作
在跨境犯罪日益猖獗的背景下,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执法合作显得尤为重要。虽然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跨境执法合作机制,但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和尝试。
跨境执法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如何确保境外获取证据的合法性;如何在不同司法体系间实现证据互认;如何在保护个人隐私的同时有效打击犯罪等。这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强警务合作、建立统一的执法标准和证据规则来解决。
未来展望
大数据时代,跨境执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同时,大数据技术也为打击跨境犯罪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建立科学的跨境数据流动治理体系,加强国际执法合作,共享情报信息,创新执法手段,我们有能力应对这些挑战,维护全球社会稳定和安全。
未来,我们需要在数据自由流动与安全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国家利益、社会价值、个人权利之间寻求最优解。只有通过国际合作和共同努力,才能有效打击跨境犯罪,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