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千年技艺的权威指南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千年技艺的权威指南
“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这是世人对景德镇瓷器的美誉。从东晋时期开始,景德镇就以其卓越的制瓷工艺闻名于世。北宋景德年间(1004年),宋真宗赵恒将其年号“景德”赐予此地,景德镇之名由此而来,并沿用至今。
在景德镇千年窑火的见证下,一代又一代匠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创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瓷器。而这一切,都被白明教授的《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一书,以600余幅精美的实地照片和深入浅出的文字,完整地记录了下来。
一部制瓷工艺的百科全书
《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一书历时七年完成,被誉为“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理论奠基之作”。书中不仅详细记录了从拉坯到烧制的完整制瓷流程,更通过600余幅实地照片,展现了匠人们在制瓷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
书中提到,拉坯是成型的最初阶段,也是器物的雏形制作阶段。拉坯成型首先要熟悉泥料的收缩率,景德镇瓷土总收缩率大致为18%—20%,可根据大小品种、不同器型及泥料的软硬程度予以放尺。大件镶器在制作时极为耗时,主要是泥板的干燥采取自然阴干方式,稍急则成废品。泥板的平整也很讲究,几乎全是人工用刮刀刨出来的。
这些看似简单的工艺细节,却凝聚了景德镇匠人们千年的智慧和经验。正如白明教授所说:“古瓷的线条和造型语言,甚至能与当代工业设计的简洁美学相媲美。”
传统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进入21世纪,景德镇的陶瓷工艺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据统计,目前活跃在景德镇的“景漂”早已超过6万人,其中还有5000多名“洋景漂”。这些年轻人和艺术家的涌入,为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9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文化和旅游部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将景德镇定位为“国家陶瓷文化保护传承创新基地、世界著名陶瓷文化旅游目的地、国际陶瓷文化交流合作交易中心”。
在这样的背景下,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一方面,传统的制瓷工艺得到了完整的保留和传承;另一方面,年轻一代的陶艺家们正在尝试将现代设计理念融入传统工艺,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新作品。
从“瓷都”到“网红城”
近年来,景德镇以其独特的陶瓷文化魅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和游客。2024年“五一”假期的前三天,景德镇市累计接待游客量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40亿元。
在三宝村、陶溪川文创街区、乐天陶社等地,年轻“景漂”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景德镇的陶瓷文化。他们不仅在制作传统瓷器,更在尝试将陶瓷元素融入现代生活,创造出各种新颖的陶瓷产品。
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创新,景德镇的陶瓷工艺正在经历一场华丽的转身。而《景德镇传统制瓷工艺》一书,不仅记录了景德镇的传统制瓷工艺,更见证了这座千年瓷都的新生。
正如白明教授所说:“这本书希望‘成为快速发展的景德镇的一个时间暂停键,或是一个切片式的工艺与城市的基因存储器’。”它让我们得以一窥景德镇制瓷工艺的千年魅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这座千年瓷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