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宝》教你鉴别景德镇青花瓷真伪
《寻宝》教你鉴别景德镇青花瓷真伪
随着“寻宝”节目的热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如何鉴别景德镇陶瓷的真假。在众多瓷器中,青花瓷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较高的收藏价值,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将带你了解如何通过“五看”法辨别景德镇青花瓷的真伪,让你在收藏过程中避免上当受骗。
什么是青花瓷?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一种以氧化钴为呈色剂,在瓷胎上进行装饰,再覆盖一层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的瓷器。其特点是色泽淡雅,图案清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景德镇作为“瓷都”,其青花瓷更是享誉全球。
“五看”鉴别法
一看青
青花瓷的“青”指的是瓷器的花色,即青花料色。不同历史时期的青花料色有明显差异。例如,元青花使用的是从波斯进口的苏麻离青料,料色浓艳且有明显的结晶铁斑。而清代的青料含铁量较少,一般浮在釉之上。
二看花
“花”指的是花纹。每个时代有其独特的审美和风格,花纹变化也就很大。例如,元青花的纹饰有其时代特征,如料无分水,一笔点画;规划繁满,条理较多;竹叶向上,蕉叶实心;龙身如蛇,龙爪如镰;回纹单画,树稍出刺;仰覆莲瓣互不相连,三道弯快意开光等等。
三看造型
不同时代的造型也不一样,特别是唐代、元代的造型更明显。明、清时期的造型稍微有接近,但也不一样。例如,明代瓷器的底足基本是往外突,而清代瓷器的底足则微微往里凹。
四看胎釉
“胎”和“釉”是两个方面。观察底部露胎的部位,可以发现景德镇窑宋朝和元晚期皆用单一的瓷石来制坯泥,称为一元配方。这类坯泥属高硅低铝,胎质、胎内多有微小洞隙。另外,我们也可以量一下轻重。现代仿古瓷器要么太轻,要么太重大多是注浆所成。“釉”,釉面有柴窑烧制和汽窑烧制,差别很大。古代都是柴窑烧制,瓷器的釉面比较柔和,更温润,经过几百年时光一般不会那么亮和新。而汽烧的亮度强,刺眼,一般称为“贼光”。
五看底足及款识
底足,就要我们注意观察其大小、厚薄和深浅,这些都是有历史和讲究的。关于底足,有一个“火石红”现象的小知识。啥是“火石红”?在我们中国古代,特别是民窑瓷器的露胎处,往往有深浅不同的红色烧成物出现,深者至酱褐,浅者呈淡红,由于其酷似火山岩石中的红色,业内人士称其为“火石红”。元代足底明代足底青花瓷中的“火石红”一般在元代、明初比较突出,明成化后期基本就看不到“火石红”现象了。由于“火石红”的出现皆因在瓷器烧制过程中铁元素因为重力关系发生流动,在底部形成一定蓄积造成。之前垫瓷器的垫子在沙子上,含铁高会渗到胎面容易形成“火石红”,但到成化年间,逐渐改用瓷质的垫具,“火石红”现象就少了。“底足”不仅仅只有这些小知识,还需要大量阅读相关的书籍掌握。包括“款识”,讲究和知识更多。以明代青花瓷为例,洪武官窑是没有“款识”的,永乐年间才开始出现,到了明宣德时期开始正式流行。而洪武、永乐、宣德、成化……每个时代的笔划、字体都不一样,这个要慢慢积累和学习。
元青花与清代青花瓷的特征
元青花的特殊性
元青花使用苏麻离青料,这种青料在元朝后失传。元青花的青料渗透效果和积斑特征是现代仿品难以复制的。元青花的烧制工艺和环境条件难以完全复原。
清代青花瓷的演变
- 顺治:土青模糊无光,上等浙料清脆艳丽但分层较少
- 康熙:青花呈色脆亮,墨分五色,胎土重,釉面坚硬
- 雍正:胎釉光亮莹润,纹饰工整,青料发色明快艳丽
- 乾隆:青花呈色稳定浓厚,釉色白中泛青
- 嘉庆以后:青花发色漂浮,胎质粗糙,釉稀薄
收藏注意事项
- 购买渠道: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尽量在正规的拍卖行或古玩市场购买
- 鉴定机构:对于珍贵瓷器,建议请专业鉴定机构进行鉴定
- 市场价格:了解市场价格,避免高价购买低档品
- 科技应用:现代科技在瓷器鉴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X射线荧光分析、热释光测年等技术可以帮助鉴定瓷器的真伪和年代
青花瓷的真伪鉴别需要长期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虽然现代科技为瓷器鉴定提供了新的手段,但传统的“五看”法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希望本文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景德镇青花瓷的真伪鉴别,让你在收藏过程中更加自信和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