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信息化技术如何让地铁变得更安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信息化技术如何让地铁变得更安全?

引用
新浪网
17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0-16/doc-incstxux7281176.shtml
2.
https://mt.sohu.com/a/849656019_121902920
3.
https://www.sohu.com/a/849777044_122004016
4.
https://www.sohu.com/a/815940090_121798711
5.
http://www.hedf.xyz/stateowned/634.html
6.
https://www.tvrsmart.com/cdetailm/3.html
7.
https://www.zaobao.com.sg/news/singapore/story20241227-5655787
8.
https://www.uwbsafe.com/?page_id=9709
9.
https://www.ultralytics.com/zh/blog/ai-in-transportation-redefining-metro-systems
10.
http://www.kongzhi.net/news/details_209645.html
11.
https://www.arcongroup.cn/about/
12.
https://cn.hollysys.com/content/details33_2310.html
13.
http://www.zhixuanol.com/products/p-s5016.html
14.
https://www.gz.gov.cn/zwgk/fggw/sfbgtwj/content/post_9816609.html
15.
https://www.gov.cn/zhengce/202501/content_6996684.htm
16.
https://www.showapi.com/news/article/6775f1344ddd79f11a3036e3
17.
https://www.bdcn-media.com/a/32772.html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铁已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54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9584公里,其中地铁运营里程7715.55公里,占比80.49%。面对如此庞大的运营规模,如何确保地铁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地铁运营安全系统也迎来了智能化升级,不仅提高了运营效率,更为乘客出行提供了坚实的安全保障。

01

地铁信息化安全系统的整体架构

地铁信息化安全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防护。以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为例,其安全防护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边界防护:在控制中心信号系统网络边界部署云上和线下防火墙,实现网络隔离与访问控制。同时具备工控协议指令级控制能力,内置入侵检测库,避免入侵攻击造成损失,并对单个列车进行信息的双重防护,保障信息交互的安全。

  2. 行为审计:在控制中心、设备集中站等关键网络节点处旁路部署工控安全审计系统,实现网络流量监视与工控协议深度解析,审计交换机的流量,对已知和未知攻击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对异常流量、异常链路、异常事件实时告警,和对相关人员进行提醒。

  3. 终端安全防护:在车站和列车的信号系统工作站及服务器中部署主机安全加固系统,实现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审计、入侵防范、恶意代码防范等功能,进而提升信号系统主机设备的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4. 集中安全管理和人员安全行为管理:在车站和列车控制中心信号设备室和部署工控集中安全管理系统,对网络安全防护设备进行集中管理,提供统一策略配置接口,统一部署安全策略,总览各设备和软件运行状态、事件记录和威胁日志等关键信息,减少信息孤岛。

通过上述措施,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成功构建了一个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审计的可信、可控、可管的安全防御系统,达到了国家等保2.0的网络安全防护要求。

02

AI技术在地铁安全中的创新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引入,为地铁安全防护插上了科技翅膀。以新加坡地铁的iSecurity系统为例,该系统采用视频分析和数码孪生技术,可自动探测异常情况和突发场景,并实时向地铁站工作人员通报,缩短应对时间,也能帮助赶抵现场的执法人员更精确掌握情况。

该系统计划于2025年5、6月在政府大厦和莱佛士坊两个地铁站进行试点。相较于已部署在轻轨车站的iSafe智能监控系统,iSecurity的规模更大、功能更完善。它不仅能监测形迹可疑人员和不明物体,还能探测到有人胡乱摆弄站内设施、在敏感区域拍照、在付费区域长时间逗留或发生争执等异常行为。

在国内,北京地铁则率先引入了人脸识别系统。2019年,北京地铁开始试点人脸识别技术,乘客无需实体车票或智能卡,只需在入口处进行面部扫描即可进站。这一技术不仅有效应对了高峰时段的客流压力,还提高了安全性。系统通过分析面部数据,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乘客才能进入车站,同时还能快速发现潜在威胁。

此外,AI技术还在地铁导航、人群监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基于人工智能的导航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实时指引,帮助他们快速找到站台、出口和设施。同时,地铁站内的摄像头和计算机视觉数据可用于实时监控人群密度,发现潜在的瓶颈和拥挤点,从而优化列车班次和人员调度。

03

具体应用案例分析

北京地铁3号线:打造智能化安全防护体系

北京地铁3号线一期工程全长20.9公里,设站15座,是一条贯穿北京东西方向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该线路按照《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的第三级安全要求,构建了全面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

项目采用了工业防火墙、工控安全监测与审计系统、防病毒软件、堡垒机、网络接入控制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日志收集与分析系统、工控安全管理平台等安全产品,解决了信号系统(含综合监控系统)缺乏网络安全防护手段的问题,提升了系统应对网络及病毒攻击的能力。

上海地铁:智能监控提升运维效率

上海地铁则在智能监控和运维管理方面走在了前列。上海亚冠智慧轨道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了多项国际领先的智能传感设备,如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无线激光测距技术等,实现了对隧道、桥梁、基坑等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测。

该公司还开发了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的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系统,能够对各类基础设施的变形、沉降、病害等结构响应以及受电弓网、漏缆等设施进行长期、自动、连续的监测,并通过智能分析模型实现自主可控的城市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运维平台。

04

未来展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技术在地铁安全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例如,无人驾驶技术已经开始在一些城市地铁中试点应用,通过先进的算法进行实时决策,使用传感器检测障碍物并安全运行。这不仅能降低人员成本,还能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优化加速和制动以降低能耗。

同时,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技术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历史数据和实时监测信息,地铁运营部门可以提前预测可能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采取预防性维护措施,进一步提升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正在为地铁安全插上科技翅膀,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便捷。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地铁系统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为城市交通带来更大的便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