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航班取消和开通会员骗局频现
警惕!航班取消和开通会员骗局频现
最新警情:航班取消和开通会员诈骗频发
近期,一种新型网络诈骗手段在全国多地频发,已有多人上当受骗。据浙江嘉兴警方通报,当地连续发生多起以“航班取消”和“关闭会员”为由的电信诈骗案件,受害者损失惨重。
诈骗手法揭秘:从“客服”来电到资金被盗
这类诈骗通常以两种方式展开:
航班取消诈骗
受害者会接到自称是航空公司客服的电话,称其预订的航班因天气或机械故障取消,需要办理退票或改签。
“客服”会准确报出受害者的姓名、航班信息和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以此获取信任。
接下来,“客服”会要求受害者下载指定的会议软件,并开启屏幕共享功能,以便“指导”操作。
在共享屏幕的过程中,诈骗分子会诱导受害者输入银行账户信息和验证码,最终将资金转走。
开通会员诈骗
诈骗分子冒充抖音等平台客服,声称受害者误开通了电商直播会员,每月将自动扣费800元。
为了解除这项服务,受害者需要登录一个虚假网站,并按照指示操作。
在此过程中,诈骗分子会要求开启屏幕共享,以便“指导”受害者完成操作。
最后,以“资金保障验证”为由,诱导受害者将钱款转入指定账户。
真实案例:从接到电话到损失147万元
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例:重庆游客邓女士在旅游期间接到自称“某航空公司客服”的诈骗电话,称其航班延误并提供602元退款。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邓女士下载了一款视听会议App并开启了屏幕共享功能。短短半小时内,诈骗分子获取了邓女士的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最终将卡内147万元资金分两笔全部转走。
关键环节:为什么“共享屏幕”如此危险?
“共享屏幕”功能原本是用于远程协助的便利工具,但在诈骗分子手中却成了窃取信息的利器。一旦开启共享屏幕,诈骗分子就能实时看到受害者手机或电脑上的所有操作,包括输入的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即使受害者有所警惕,但在诈骗分子的诱导下,往往会在不知不觉中泄露关键信息。
专家提醒:这些防范要点请牢记
针对此类诈骗,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多地警方提醒公众注意以下几点:
不轻信陌生来电:特别是自称“客服”的电话,要保持高度警惕。
拒绝共享屏幕:任何情况下都不要与陌生人开启屏幕共享功能。
保护个人信息: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和验证码等信息绝不能轻易透露。
通过官方渠道核实:接到类似电话后,应立即通过航空公司或平台的官方客服核实信息真伪。
及时报警:一旦发现被骗,要立即保存相关证据并拨打110报警。
为什么诈骗分子能精准获取个人信息?
个人信息泄露是这类诈骗得以实施的关键。据业内人士透露,机票代理、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中航信系统等环节都有可能成为信息泄露的源头。黑客也可能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这些信息。因此,普通民众很难确定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提高防范意识:接到类似电话或短信时,不要轻易相信,更不要急于操作。
使用官方渠道:办理退改签业务或查询会员信息时,一定要通过官方App或客服电话。
谨慎下载软件:不要随意下载陌生人推荐的软件,尤其是带有“会议”“办公”字样的App。
定期检查账户安全:定期查看银行账户和平台账户的交易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增强法律意识:了解相关法律法规,遇到诈骗及时报警,维护自身权益。
电信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但只要我们保持警惕,提高防范意识,就能有效避免财产损失。记住,天上不会掉馅饼,也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客服”主动退款或赔偿。遇到可疑情况,多一分谨慎,就能少一分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