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红楼梦》的现世意义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红楼梦》的现世意义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SLOEQQH0521D9N5.html

《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价值远不止于文学领域。它对现代世俗生活有着深刻的启示意义,从爱情观到贵族精神,再到思维方式,都能为当代人提供镜鉴。

《红楼梦》有何意义?这看起来像是一道文学专业论述题的问题,值得红楼爱好者们深加思索。《红楼梦》作为文学史上的鸿篇巨制,其在文学领域的意义自不必多言。而文学文本在经由大量读者阅读接受之后,其本身实际上也一定程度地参与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形成与建构,所以本文会将关注点主要地放在对《红楼梦》的现世意义的解读之上。

所谓“现”,即“现在、现时”之意;所谓“世”,即“世俗生活”之意(与形而上的宗教式关怀相异),故本文的标题便可解释为《红楼梦》对现代世俗生活的意义。人们的世俗生活涉及颇广,从衣食住行、吃穿用度到爱恨情仇、道义恩德,无不包含在“世俗”二字之内。《红楼梦》的现世意义,更多地是从“认识论”角度发人深省、引人思考,而非是为人们处理某些世俗事务提供现成的“方法论”。《红楼梦》之“情理兼具”、“贵族精神”、“众声喧哗”,分别从爱情、精神与思维这三个角度建构起了其现世意义。

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红楼梦》中对宝黛爱情描写之细腻、哀叹之深痛至今为人称道。在凄美的爱情背后,隐藏的是曹雪芹对才子佳人小说中浪漫爱情观的颠覆和对汤显祖“至情说”的反思。才子佳人小说中常出现有违礼法的“淫奔”之举。近代以来,多数学者将此举解读为是反封建反礼教的个人自我意识觉醒之突出表现。如若结合当时的革命背景,做此种解读倒也无可厚非,可在“后革命”时代仍以阶级革命之意识形态来剖析文本中的爱情故事,倒显得有些僵化与死板了。

宝黛爱情是从亲密友爱到知己之情再到知心伴侣的,二人的情感在日常相处之中不断累积升温。宝黛爱情乃是日久生情之结果,既无一见钟情之冲动盲目,亦没有只顾爱恋的毫无理性。宝黛二人之爱情之所以能感人至深,正是在平静生活中,于细节处体现着彼此的关心爱护(如宝玉问黛玉一晚上咳嗽几遍,醒几次;齐聚怡红院抽花签时宝玉给黛玉拿靠垫靠着)。相比于才子佳人题材中精心设计的起伏颠簸、抓人眼球、为爱情可以不顾一切的男女主人公“苦命鸳鸯式”的“戏剧爱情”,宝黛这种平淡中见真情、感性内含理性的“情理兼具式”爱恋,才更能作为现实生活中爱情之典范。

中国才子佳人故事与西方“王子救公主”模式的故事,作者的“镜头语言”多在男女主人公“喜重逢”这种大团圆式结局处便戛然而止,从不涉及男女主人公若干年后的生活。这种有些“不负责任”的故事处理方式,虽一定程度上让读者在文学中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但也容易给读者传递这样一种错误信息——只要有爱情,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可实际上,在金钱、权力、生死等面前,爱情多数时候是显得那样脆弱。《红楼梦》想向世人传达的是:真正的爱情,绝非短暂性地为了爱情可以死可以生,而是在平淡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换我心为你心,使之相一生”。在三观一致、势均力敌的爱情中,伴侣双方才能共同走向成熟成长。

《红楼梦》之故事,乃是发生在食精餐细脍,戴锦帽貂裘的钟鸣鼎食之家中。其府内的贵族日常,若非真正体验过此种生活的人,断无法写得这样逼真生动,也难怪脂砚斋会嘲讽那些穷酸文人笔下的所谓“贵族生活”乃是“庄农进京”。“富”与“贵”虽然在现代汉语中经常连用,但二者之内涵从来都是不同的:“富”常用来表示一个人或家族的物质实力,而“贵”则多指涉一种精神力量。正如牟宗三先生在《法家之兴起及其事业》一文中所论述的那样:

贵是属于精神的(spiritual),富是属于物质的(material),二者是不同的。……周公制礼作乐,礼就是form(形式),人必须有极大的精神力量才能把这个form顶起来而守礼,实践礼。

贵族之所以为贵族,其最终判定标准,绝非只有具备雄厚财力这一条,否则也就不会有“土豪”、“暴发户”等贬义词出现了。贵族的修养、谈吐、精神特质是经过长期的教育、培养、熏陶才逐渐形成,这才是他们区别于普通人的最本质的东西。

《红楼梦》中就常提到贾家多有“旧”、“半新”之物,而众金钗们也多是追求质朴典雅,喜爱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之物,几乎没有人刻意去穿金带银、铺张浪费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曹雪芹笔下的贵族,才是真正的贵族,而不是附庸风雅、玩物丧志、欺压平民的假贵族,脂砚斋在批注中也常使用“大家规范”、“大族规矩”、“大人家的规矩礼法”、“大家气派”、“世家风调”等语词,并直言——

余最恨无调教之家任其子侄肆行哺啜。

礼既是贵族精神特质的外显也是其内在支撑,礼与贵本身就是二而一的,礼作为贵族生活的“元秩序”而存在并且(“元 秩序”之解释详见拙作—— ——“红楼梦研究”微信公众号往期推文)规定了贵族的一切行为。 细读《红楼梦》文本便会发现,贾府之衰落伴随着其家族内部礼仪道德的崩毁(偷情乱伦、肆意妄为、沉迷声色……),就此来看,“礼”的分解崩塌既可当作贾府衰败之成因,也可看作是证明其家族衰落的暗线。

此处论述贵族绝非是为了为其存在寻求合理性,而是说贵族的道德与精神并非都是黑暗、腐朽、落后的,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贵族的某些腐朽衰落之思想观念自有其错误之处,但贵族精神中的一些精华特质却正是我们人类世俗生活中所缺乏的,同时也是打造正派社会所必需的,如:有所为有所不为、礼仪、道德、荣誉感教育等。

现代,乃是差异、他性、去中心化、不确定性对抗普遍、同质、根基论、元叙述的时代。自逻各斯中心主义被解构之后,“本质主义”、“普遍规律”、“绝对真理”等概念逐步丧失了其占据绝对优势的话语权,一元整体的传统思维模式被多元并存的现代思维模式所取代。《红楼梦》构造了一个众声喧哗的复调文本世界,红楼世界中的各人物之间、人物与作者之间皆是平等地位,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态度、看法,众多思想观念交织错杂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红楼梦》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这也是《红楼梦》这部作品本身所隐含的“现代性”的一个突出表征。

《红楼梦》之“复调”,在文学领域中充当了现代性的“先锋”,在世俗生活层面则提醒人们,不可假借二元对立之形式行一元绝对之实事,即不可将世俗问题转化为宗教式冲突。所谓“将世俗问题转化为宗教式冲突”,就是将原本并不涉及根本价值领域冲突、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问题上升到“不共戴天”式的论争中,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至于吗?”

新文化运动中,对传统思想文化的进行激烈批判的整体主义的反传统主义,与当前现实生活中的“踩一捧一”、一言不合便肆意谩骂、为一件小事便大打出手,不正是缺乏包容忍让与一元化的“非黑即白”幼稚思维逻辑在作祟吗?

鉴于当前学术研究领域的学科交叉(interdisciplinary)形式日趋明显,所以本文大致从三个层面——爱情、精神、思维,剖析了《红楼梦》的世俗意义,较多地关注了该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模式对人类社会的指导作用,而较少地去谈其在文学领域的问题。

依福柯之话语论所言,话语对主体及其现实世界的建构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而文学本身作为一种话语实践其势必会或多或少地参与人类主体及其社会的建构,也正是在这建构过程之中文本与读者间的对话和倾听关系更加密切,《红楼梦》也由此于世俗生活中不断地被解读出更多、更新颖的内涵,从而获得更加庞大的活力与生命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