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冬至饺子:一段跨越千年的温暖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冬至饺子:一段跨越千年的温暖传承

引用
中国网
12
来源
1.
http://travel.china.com.cn/txt/2024-12/23/content_117623045.shtml
2.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23cc2197782b915b424e7910309347c5
3.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9490726528774477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UATV5E05562DCZ.html
5.
https://www.sohu.com/a/849181821_121956422
6.
https://tech.cnr.cn/techph/20241225/t20241225_527020454.shtml
7.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A5%BA%E5%AD%90/28977
8.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99209216395624979/
9.
https://www.prospre.io/zh-CN/ingredients/dumpling-10734
10.
https://zjamr.zj.gov.cn/art/2024/12/23/art_1229487170_59040756.html
11.
https://www.ctdsb.net/c1476_202412/2334766.html
12.
https://finance.sina.cn/2024-12-21/detail-ineaeytv4956143.d.html?vt=4&cid=76729&node_id=76729

“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谚,道出了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个习俗,要追溯到东汉末年,与一位医者仁心的传奇人物——张仲景有关。

01

一段温暖的医者佳话

东汉末年,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失所。在一个寒冷的冬日,已经退休在家的张仲景看到许多贫民因为饥寒交迫,耳朵都被冻烂了。作为一代名医,他决定用自己精湛的医术帮助这些苦难的百姓。

张仲景精心研究出一个可以祛寒的食疗方子,名为“祛寒娇耳汤”。他将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药物放在锅里煮,熟了以后捞出来切碎,再用面皮包成耳朵的样子,最后下锅用原汤将“耳朵”煮熟。这种食物不仅驱寒保暖,还能有效预防耳朵冻伤。

为了让更多人受益,张仲景让人搭了个棚子,免费施药。每人一碗热腾腾的汤,配上两个“娇耳”,穷人们吃了之后,浑身发热,耳朵也渐渐恢复了知觉。这个善举不仅温暖了人们的身心,也成为了冬至吃饺子习俗的开端。

02

营养丰富的传统美食

饺子不仅承载着一段温暖的历史,更是一种营养均衡的传统美食。每18克饺子含有22卡路里,主要营养成分为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维生素C、B族维生素以及钙、铁、钾等矿物质的含量尤为丰富,能够为人体提供全面的营养补充。

03

从春秋到现代的饮食传承

饺子在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历史,远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悠久。考古学家在山东滕州薛国故城的一座春秋时期墓葬中,发现了状似水饺的食物,这表明早在2500年前,饺子就已经出现在中国人的餐桌上。

在东汉至三国时期的四川、重庆地区,饺子更是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四川博物院收藏的一件庖厨俑,案板上清晰可见一枚饺子,展现了当时丰富的饮食文化。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的考古发现进一步证明了饺子的流传之广。墓中出土的饺子与现代饺子在大小形状上几乎一模一样,说明这种美食在唐代就已经普及,并且制作工艺相当成熟。

04

凝聚文化认同的情感寄托

从春秋的遗址到现代的餐桌,饺子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寄托与文化认同。它不仅是冬至节日里的一道传统美食,更凝结着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未来的憧憬。每当家中飘起饺子的香味时,那份温暖与幸福,仿佛穿越了千年的时光,将我们与先人的心紧紧相连。

如今,饺子已经成为了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承载着中国人对家的思念,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如张仲景当年用“娇耳”温暖了百姓的心一样,饺子也在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手中,传递着温暖与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