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从“鸡娃”到“断供”:80后父母的教育观念之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从“鸡娃”到“断供”:80后父母的教育观念之变

引用
虎嗅网
9
来源
1.
https://www.huxiu.com/article/2882987.html
2.
https://www.sohu.com/a/817851916_120136491
3.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17A04PV200
4.
https://m.huxiu.com/article/2914099.html
5.
https://new.qq.com/rain/a/20240913A04HW600
6.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035896
7.
https://www.opentimes.cn/html/Abstract/28200.html
8.
https://www.wenxuecity.com/news/2025/01/18/125963891.html
9.
http://www.fuyuzhiku.com/archives/9496

“鸡娃”到“断供”,80后父母的教育观念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家庭教育理念的更新,更折射出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方式的重新思考。

01

“鸡娃”的重负

“鸡娃”一词源自网络用语,指父母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不断给孩子安排各种学习和培训活动。这种现象在80后父母中尤为普遍,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在应试教育体系下成长起来的,深知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毫不吝啬。

然而,“鸡娃”带来的压力是显而易见的。据《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全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53.8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68万元。中国城市家庭平均每年在孩子课外辅导、兴趣班、设备购置等教育方面的花费高达家庭总收入的30%-50%,一些中产家庭甚至可能超过60%。相比之下,美国平均约为20%,德国约为15%。

这种高强度的教育投入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更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一位医生博主回忆,1997年他刚做精神科医生时,可谓门可罗雀;但从2000年开始,每到寒暑假,大量网络成瘾、焦虑、强迫,和父母关系出现了严重破裂等问题的学生会来住精神病院。一些家长甚至寄希望于家庭以外的特训学校,试图“改掉”孩子身上的“坏毛病”,却往往适得其反。

02

“断供”的觉醒

面对“鸡娃”带来的种种问题,越来越多的80后父母开始反思:这样的教育方式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他们逐渐意识到,过度的教育投入不仅没有带来预期的效果,反而可能适得其反。

经济压力是促使父母“断供”的直接原因。2024年以来,中产家庭的钱包越来越缩水,消费降级已成普遍选择,教育投入自然也得跟着有所取舍。北上广国际学校的学费每年动辄二三十万起步,再加上各种游学、夏令营等“隐形教育成本”,不少家长直呼吃不消,只能无奈“断供”。

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教育观念的转变。80后父母开始意识到,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人格独立的人。他们开始重新思考教育的目标:是追求高分、名校,还是关注孩子的兴趣、特长和个性发展?

一位交大本硕、复旦博士的医学生家长的经历颇具代表性。他的女儿出生时身体状况不佳,在重症监护室住了1个多月。当时他表示这辈子不想让女儿卷,平安度过一生就满足。然而,当女儿身体好转后,他却开始“鸡娃”,给孩子报了比学校课程还多的辅导班。这种转变反映了大多数家长的心态:一旦孩子达到了基本的健康和安全标准,他们就开始追求更高的成就。

03

转变带来的新机遇

从“鸡娃”到“断供”的转变,表面上看是教育投入的减少,实则是教育理念的一次重大升级。这种转变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影响:

  1. 孩子成长更健康:当孩子们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他们有更多时间去探索自己的兴趣,发展自己的特长。这种自主学习的方式更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 家庭关系更和谐:过度的“鸡娃”往往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父母和孩子之间充满压力和冲突。而当父母开始“断供”,家庭氛围变得更加轻松愉快,亲子关系也得到改善。

  3. 教育回归本质: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而不是制造考试机器。当父母不再过度追求分数和名校,他们有更多机会去关注孩子的全面发展,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

这种教育观念的转变正在成为一种新的家庭教养趋势。它提醒我们,教育不是一场短跑竞赛,而是一场马拉松。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做的不是不停地“鞭策”孩子前进,而是陪伴他们一起成长,帮助他们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正如一位家长所说:“与其寄希望于孩子,不如寄希望于自己。给自己也上上强度,让孩子看到一个不断进步的父母,远比逼着孩子去‘鸡’更有意义。”这种观念的转变,或许才是教育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环。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