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一生指挥的战役中哪场是最得意一战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一生指挥的战役中哪场是最得意一战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4227141748568951

毛泽东一生指挥过许多著名战役,其中哪一场是他最为得意的?1960年,英国名将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时,毛泽东曾亲口回答了这个问题。

1960年5月,二战名将蒙哥马利来到中国访问,受到了毛泽东的亲切接见。会见中,他赞叹道:“阁下指挥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伟大的战役。”然而,毛泽东微笑着摇了摇头,以他特有的幽默回应道:“‘四渡赤水’才是我一生中的‘得意之笔’!”殊不知,这“得意之笔”其实是在情报错误、遭遇挫折的情况下创造出来的。

《长征组歌》中有一句广为传唱的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确实,四渡赤水正是毛泽东高超军事指挥艺术的生动写照。不过,你或许并不清楚,促成毛泽东这“得意之笔”的关键,正是以青杠坡战斗为核心的土城战役。

土城战役是毛泽东重返红军指挥岗位后亲自领导的首次战役。由于情报出现失误,土城战役未能实现预期目标。然而,正是由于这一战役的失败,才促成了后来的四渡赤水。

1935年1月,根据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遵义会议对黔北地区是否适合建立根据地进行了分析。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地区人烟稀少,少数民族众多,党在此基础薄弱,不利于创建根据地。因此,会议决定中央红军北渡长江,与四方面军会合,在川西或川西北地区建立根据地。

与此同时,蒋介石对红军的围追堵截进行了一次新的部署。他不仅调动了湘鄂和川陕地区的敌军各一部分来对付红2、6军团和红四方面军,还集中调派了中国国民党中央军的薛岳兵团、黔军的全部力量、川滇军的大部分以及湘桂粤军的一部分,共计17个师、13个旅、150个团,接近40万人,试图在乌江西北地区将中央红军37000多名战士围歼。红军周围的形势变得愈发严峻。

毛泽东临危受命,迫切希望在惊涛骇浪中闯出一条生路。他主张放弃原计划中与红2、6军团会合的安排,改为北上渡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师。这一提议得到了全体一致赞同。于是,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决定率部撤离遵义城,逐步向北转移,在川黔交界的赤水、土城一带集结,准备渡江北上。

1月19日,中央红军分为三路,从松坎、桐梓、遵义一带向土城方向前进,并于27日全部抵达赤水河以东地区。然而,川军郭勋祺部也紧追而至。行军途中,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人一起观察了沿途的地形,发现道路两侧都是山谷地带,这为红军提供了有利条件。若追兵孤军深入,红军便可利用山谷地势,集中优势兵力,将敌军包围夹击,予以歼灭。

此时,军委二局截获了川军潘文华于26日发出的电令,得知尾随追击的敌军仅有郭勋祺部的4个团,跟进部队为潘佐部的2个团。毛泽东当即果断决策,命令红2师在土城镇以北继续北上,与已先行抵达旺隆场的红1师密切配合,伺机夺取赤水城;命令红3军团的3个师占领土城东北5公里处的607.5至杨柳庄一线南部高地,红5军团的2个师占领青杠坡至一碗水一线北部高地,计划从南北两面夹击歼灭郭勋祺部;同时,干部团部署于土城以东两公里的白马山作为预备队,准备对尾随追击的敌军发起“歼灭战”。

28日凌晨,细雨迷蒙,寒风刺骨。红3、5军团在彭德怀、杨尚昆的指挥下,从土城镇外的水狮坝分两路向川军进占的枫村坝、青杠坡地区发动攻击。敌郭勋祺部依托有利地形拼死抵抗,红军官兵奋勇争夺,反复冲杀。战斗激烈异常,双方陷入僵持,成了一场真正的“拉锯战”“消耗战”。

更为严重的是,红军从俘虏的番号中发现,之前的情报有误。川军并非原先估计的4个团、6000余人,而是6个团、万余人,且后续部队正在增援,装备精良,战斗力极强。时任军委总部作战参谋的孔石泉同志回忆道:“我们在土城那一战打得不理想,原因在于对敌人估计不足。虽然接收到敌方的电报,但却将‘旅’误译为‘团’,因此以为敌人只有两个团的兵力。如果当时知道是一个旅的兵力,就不会贸然出战。此后由于伤亡惨重,不得不撤退,只能打了一个击溃战。”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其著作《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对这一事件做出了如下评价:“毛泽东及其部下意识到,他们正处于一场危险的战斗之中。敌人并不是容易对付的黔军,而是驻扎在宜宾的川军总司令刘湘麾下的精锐部队,前线指挥官则是外号‘熊猫’的郭勋祺。”敌军的总兵力“至少超过1万,且训练有素,纪律严明,指挥得当。由于毛泽东的失算,红军遭遇了长征中最为关键的一场战斗,而他所获得的情报更是错误得无法再错。”

由于情报上“旅”与“团”一字之差的误判,毛泽东痛心疾首,深感刻骨铭心。然而,他一如既往地不拘泥于成规,迅速在不利的战局中寻找有利因素,急令红一军团红二师火速返回增援,以期将被动转为主动。在增援部队尚未抵达的两三个小时里,敌军反攻愈加猛烈,阵地一度被突破。敌人占领了部分山头后步步紧逼,甚至推进到了东南方向大埂上的“漏风垭”一带,而那里正是中革军委指挥部的前沿。山的另一侧就是赤水河,毫无险要地势可守,战局对我方极为不利。

陈赓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革命家,他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他出生于湖南省湘乡县,从小就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厚感情。在革命战争时期,陈赓参与了多次重要战役,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领导才能。他不仅在战场上屡建奇功,还致力于培养和发展革命军队,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陈赓的一生充满了对革命理想的追求与忠诚,是一位深受后人敬仰的革命先驱。

在这紧要关头,毛泽东果断下令陈赓和宋任穷率领军委纵队干部团发动反击。干部团临危受命,奋勇冲杀,打得敌人惊慌失措,狼狈不堪地溃退。毛泽东在白马山上透过望远镜看到这一幕,兴奋地对身边的人说:“打得漂亮!打得漂亮!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红2师返回后,中革军委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重新调整进攻部署,决心再次对青杠坡敌军发起总攻。战况危急,朱德总司令亲临前线统一指挥,极大鼓舞了指战员士气。下午2时,总攻正式打响,青杠坡的山梁及两翼峡谷间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红2师承担正面作战任务,主攻青杠坡山腰川军指挥所——永安寺。川军依仗地形优势,设置了三重防御火力,红军多次进攻却未能突破。红2师遂从两翼发起猛烈攻势,正面部队佯装后撤,引诱敌军转向两侧防卫。最终,红2师5团突击队猛然跃起,直扑永安寺,经过一场激烈的白刃战,成功将永安寺拿下。

此时,敌军大批占据着临时工事,仍在顽强抵抗。同时,敌方的后援部队——独立第3旅迅速赶来增援,教导师第2旅则从古蔺向土城方向迂回,企图进行堵截。赤水的第5师两个旅和第1师第3旅第7团也从西北方向向红军的侧后方发起攻击,其他增援部队还在源源不断赶来。当晚,毛泽东提议召开中央政治局部分领导人会议。会议根据当前国民党各路军队集结围堵的最新态势,判断原计划在此北渡长江已无法实现,遂决定迅速撤出战斗,西渡赤水,转向川南古蔺、叙永地区。

1月29日,红军在土城、猿猴一带首次渡过赤水河,进入川南的古蔺和叙永地区。随后,他们放弃了北渡长江的计划,迅速转向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趁着国民党军在该地防守薄弱,成功跳出包围圈。毛泽东以一当十,声东击西,瞒天过海,导演了一场“四渡赤水”的千古绝唱,为其军事生涯写下“得意之笔”,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