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俊平书法版《回乡偶书》赏析:笔墨之间见真情
段俊平书法版《回乡偶书》赏析:笔墨之间见真情
段俊平先生以其深厚的国学底蕴和天赋,创作了书法作品《回乡偶书》。这幅作品不仅展现了贺知章诗中的情感,还体现了段俊平独特的书法风格。笔法天真自然、意境清雅和畅,深受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大众群体喜爱。让我们一起欣赏段俊平书法版《回乡偶书》,感受其超凡脱俗的艺术魅力。
段俊平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大家及国学大师,现任民建中央文化委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东城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诗词学会副会长兼书画委员会主任,北京京麓书院创始人。2015年被众多媒体及网上投票评为当代十大书法家之一。他的书法作品笔力遒劲、雍容华贵、气象正大、古意盎然,获得过多次国内外书法大奖。深受国内外政要、商界精英和大众群体喜爱,在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等在内的国内外知名机构办过多次展览,书法作品在世界各大拍卖公司屡创佳绩。被世界各大收藏机构所收藏。
段俊平先生不仅是书法大家,还是著名的国学专家。所写六百多篇国学文章被300多种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媒体所登载。所著的《传承的力量》、《企业幸福力》、《大道行简》、《中国管理往事》和《从卓越到中庸》等多部国学管理专著成为年度畅销的管理类图书。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新泽西城市大学发表有关中国文化的演讲,其所创办的京麓书院以“南有岳麓,北有京麓”享誉国内外。
在欣赏段俊平先生的《回乡偶书》书法作品时,我们可以运用书法欣赏的基本方法。首先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段俊平先生的这幅作品整体布局疏朗有致,字与字之间留有适当的空白,体现了“计白当黑”的艺术理念。每个字的大小、粗细变化自然,既保持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又不失个性的张扬。
从用笔特点来看,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以行楷为主,兼有草书的流畅和楷书的严谨。他的笔触时而轻盈如燕,时而厚重如山,展现了丰富的笔墨变化。在“少小离家老大回”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用笔的果断和力度,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离家时的坚定和归家时的感慨。而在“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中,笔触则显得柔和而细腻,恰如诗人对故乡的深情眷恋。
在章法结构上,段俊平先生的这幅作品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严谨与和谐。每个字的结构紧凑而不失舒展,线条流畅而富有变化。整幅作品的布局既遵循了传统的书写规范,又在细节处展现出个人的创新。特别是在“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两句中,段俊平先生巧妙地运用了行书的连笔和草书的简约,使得诗句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要真正欣赏一幅书法作品,还需要展开联想,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在欣赏段俊平先生的《回乡偶书》时,我们可以想象他创作时的场景:笔尖在纸上轻轻滑过,时而停顿,时而疾驰,仿佛在与贺知章的诗句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的平静与激荡,体会到他对传统文化的深深敬意。
贺知章的《回乡偶书》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慨的诗作。诗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一句,以对比手法展现了诗人离家时间之长与人事变迁之快:尽管乡音未变,但容颜已老。随后,“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则通过儿童的天真发问,反衬出诗人的无限感慨——自己对家乡的记忆犹新,却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陌生人。这种情感的复杂性在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他的笔触时而沉稳,时而灵动,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悸动。
段俊平先生的书法作品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不仅在于其精湛的技艺,更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他将自己对国学的理解和感悟融入书法创作中,使得每一幅作品都充满了文化气息。在他的《回乡偶书》中,我们不仅看到了贺知章的诗,更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书法欣赏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和积累的过程。正如扬雄所说:“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只有通过不断的欣赏和学习,我们才能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真正领略到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段俊平先生的《回乡偶书》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范本,让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既能感受到书法之美,又能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