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机器人技术领跑四川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机器人技术领跑四川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在李开南教授的带领下,近年来在骨科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作为四川省医学会创伤专委会主任委员单位,该院不仅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骨科机器人,更致力于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为四川省乃至全国的骨科医疗水平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骨科机器人的技术优势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可在同一台设备上开展脊柱、关节、创伤三大领域骨科手术的机器人产品。该机器人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精准定位:通过术前影像数据,机器人能够精确规划手术路径,确保手术器械或植入物的准确位置。
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切口更小,创伤更轻,有助于患者快速康复。
实时导航:手术过程中,机器人能够实时监测手术器械的位置和方向,提高手术安全性。
多模态兼容:可与多种影像设备配合使用,如X光机、CT等,实现全方位的手术导航。
临床应用成果
自2017年引入“天玑”骨科机器人以来,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已成功开展数千例机器人辅助手术,涵盖创伤、脊柱、关节等多个领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骨盆骨折手术和骨肿瘤治疗。
在骨盆骨折手术中,机器人辅助技术能够精确规划螺钉置入路径,避免传统手术中因解剖结构复杂而带来的风险。在骨肿瘤治疗方面,机器人辅助下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技术,能够精准定位肿瘤位置,实现局部内照射,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不仅在本院积极应用骨科机器人技术,更致力于将其推广至基层医疗机构。截至目前,该技术已在四川省内27家基层医院得到应用,显著提升了基层医院的骨科手术水平。
为确保技术推广效果,医院还建立了系统的培训体系,定期举办骨科机器人手术培训班,邀请省内及周边地区医生参加。通过理论授课、模拟操作和手术观摩等多种形式,培养了一批掌握机器人手术技术的骨科医生。
未来展望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手术正朝着更精准、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计划进一步深化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骨科机器人技术的迭代升级。
同时,医院还将继续扩大技术推广范围,让更多基层医疗机构和患者受益于这项先进技术。通过持续的人才培养和技术支持,助力四川省骨科医疗水平的整体提升。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在骨科机器人领域的探索和实践,不仅体现了科技创新对医疗进步的推动作用,更为我国骨科手术的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骨科机器人必将在未来医疗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