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安眠药:失眠的救星还是健康的隐患?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安眠药:失眠的救星还是健康的隐患?

引用
家庭医生在线
11
来源
1.
https://m.familydoctor.com.cn/202404/3073460.html
2.
https://news.bioon.com/article/642885892519.html
3.
https://www.wchscu.cn/public/department/yzyz/detail/83512.html
4.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cognitive-behavioral-therapy-for-insomnia-in-adults
5.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insomnia/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5173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B%AF%E4%BA%8C%E6%B0%AE%E4%93%AC%E7%B1%BB
7.
https://www.huanqiukexue.com/?p=1903
8.
https://www.btch.edu.cn/ksdh/yjb/yjk/jkjy_yxk/efdebcaf8b504bbd818aa6ecf4dd30ed.htm
9.
https://www.jjq.gov.cn/openness/public/6606161/39342884.html
10.
http://m.wfsydzxyy.com/jyb_jkjt_kpwz/2024/0200048640003227.htm
11.
https://www.bangkokinternationalhospital.com/zh/health-articles/disease-treatment/guidelines-for-the-treatment-of-insomnia

最新研究发现,常用的安眠药物可能会影响大脑的自我清洁机制,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这项发表在《细胞》(Cell)期刊上的研究揭示了安眠药对睡眠质量的潜在威胁,引发了人们对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担忧。

01

安眠药的短期效果与长期隐患

面对失眠困扰,许多人选择服用安眠药来寻求快速解决方案。安眠药确实能在短期内帮助人们更快入睡,但长期使用却可能带来一系列健康隐患。

安眠药主要分为四大类:

  1. 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地西泮、氯硝西泮,具有镇静、抗焦虑作用,但容易产生依赖性。
  2. 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唑吡坦、佐匹克隆,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相对安全但仍有依赖风险。
  3. 抗抑郁药物:如阿米替林,适用于伴有抑郁症状的失眠患者。
  4. 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可能产生耐药性。

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导致以下问题:

  • 药物依赖与耐受性:需要不断增加剂量才能达到相同效果,停药时可能出现失眠反弹。
  • 记忆力衰退: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记忆力和智力。
  • 睡眠质量下降:导致频繁做梦、早醒,甚至出现白天嗜睡、乏力的“宿醉”现象。
  • 呼吸抑制风险:对老年人或肝肾功能不全者尤其危险。
  • 精神异常与抑郁:可能诱发情绪问题,加重抑郁症状。
02

失眠的非药物治疗方案

与其依赖安眠药,不如尝试更安全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失眠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公认为最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

CBT-I通过改变不良睡眠习惯和错误认知来改善睡眠质量。具体策略包括:

  • 睡眠限制法:减少在床上的清醒时间,重新建立睡眠效率。
  • 刺激控制法:只在困倦时上床,不在床上做与睡眠无关的活动。
  • 放松训练:通过深呼吸、冥想等方式缓解睡前焦虑。
  • 认知干预:纠正对睡眠的不合理期望和担忧。

除了专业疗法,调整生活方式也是改善失眠的重要手段:

  • 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固定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
  • 适量运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但避免在睡前进行剧烈运动。
  • 避免刺激性物质:减少咖啡因、酒精和尼古丁的摄入,尤其是在睡前。
  • 营造舒适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和适宜温度,避免放置时钟。
  • 放松身心:睡前可尝试泡热水澡、听轻音乐或进行瑜伽等放松活动。
03

结语

虽然安眠药能暂时缓解失眠症状,但其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最新研究更是揭示了安眠药可能影响大脑健康,增加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此,在面对失眠问题时,建议优先考虑非药物治疗方法,如CBT-I和生活方式调整。如果确实需要用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避免长期依赖。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