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淞沪会战滇军篇:千里驰援,他们为何成为不死铁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淞沪会战滇军篇:千里驰援,他们为何成为不死铁军?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K3VAHA705566PSQ.html

淞沪会战期间,滇军第60军从云南紧急出征,这支以“苦战能拼、铁骨铮铮”闻名的部队,虽然错过了淞沪会战的最前线,但在台儿庄战役中,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荣誉,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不死铁军”。

1937年9月,淞沪会战打得天昏地暗,上海的街道被炮火夷为平地,空气中弥漫着硝烟与尘土,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步步紧逼,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整个战场成为了血肉横飞的地狱。就在这个生死存亡的关头,滇军第60军从云南紧急出征,踏上了漫长的奔赴前线之路。

滇军,这支以“苦战能拼、铁骨铮铮”闻名的部队,自清末新军时期便崭露头角,经历了护国战争、护法运动和多次内战的洗礼,堪称一支顽强而善战的队伍。

抗战爆发后,云南省主席龙云迅速响应号召,命令滇军出省抗日,组成第60军,军长为卢汉,下辖182、183、184三个师,总兵力约4万人。

云南地处西南边陲,滇军士兵大多来自山区,生性淳朴、能吃苦耐劳,他们靠着一双草鞋和简陋装备,穿越千山万水,从昆明一路向东,奔赴抗日最前线。

这一路,滇军士兵肩扛老旧的步枪,身上背着干粮和弹药,走的是泥泞的小道,睡的是露天的土地。尽管路途艰辛,但士兵们没有一句怨言,只有一句口号:“要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雪恨!”

滇军的出征,给当时的中国军民带来了巨大的希望。上海战场危急,国民政府将各地精锐部队一批批调往前线,而滇军作为后方的重要援军,被赋予了拯救战局的重任。有人说,滇军就像一把锋利的匕首,虽然起步晚,但一旦抵达战场,必将狠狠刺向敌人。

在这漫长的行军途中,滇军士兵克服了重重困难:没有铁路,他们就徒步行军;没有充足的补给,他们就以野菜和干粮果腹;脚底的草鞋磨烂了,士兵们就赤脚继续前行。他们用一股誓死抗日的决心,走出了属于滇军的“铁脚板”传奇。

1937年9月,江湾一战,让18岁的杨良平从一个青涩的新兵,迅速明白了什么是战争。“战争,就是食人之子!” 这是他一辈子忘不了的感慨。在他眼中,那个战场已经不再是人能存活的地方,而是一片吞噬生命的地狱。

当日军的飞机在头顶盘旋,机翼下的红色圆形闪闪发亮,像是一双双冷酷的眼睛盯着地面上的滇军。

杨良平所在的班匆忙在一棵树旁趴下,工事根本来不及挖,炮弹一轮轮地砸下来,炸开的泥土洒在头上、脸上,耳朵里塞满了嗡嗡作响的爆炸声。炸弹的冲击力让地面不停颤抖,每一秒都像是在地狱里挣扎。

“射击!” 隐约听到的命令让杨良平几乎机械地打开保险,对着前方扣下扳机。子弹从枪膛里飞出,夹杂着士兵的喊杀声、敌机的轰鸣声,整个战场就像是一个永不停歇的钢铁绞肉机。

一轮战斗下来,硝烟散去,杨良平抬起头,看到四周的惨状——之前的16个人,回去清点时只剩下了9个。那一刻,他才真正感受到:在战争面前,生命如此脆弱。

这种惨烈的场面,对于滇军第60军的士兵来说,只是战斗的开始。面对日军的机械化部队,滇军的处境极其被动。日军的重炮和坦克像巨兽般碾过阵地,而滇军士兵手中只有老式步枪,甚至有些人只能靠着手榴弹和刺刀跟敌人死拼。

有一次,日军的炮火轰开了滇军的防线,坦克趁机碾压过来。杨良平身边的一名士兵大喊:“兄弟们,跟它拼了!”

说完,他抱起一捆手榴弹,冲向了敌人的坦克,最终与敌人同归于尽。杨良平永远忘不了那个画面,那个士兵的身影在炮火中消失的瞬间,就像是一颗流星,划破了战场的黑暗。

滇军的防线不断被炸开,又不断地重新拼凑起来。士兵们轮番上阵,一次次顶住了日军的冲锋。有的士兵弹尽粮绝,甚至捡起敌人的枪继续战斗;有的士兵倒下了,旁边的战友立刻补位,接着战斗。

战斗间隙,杨良平趴在战壕里,摸了摸兜里的干粮,发现只剩下一块硬邦邦的玉米饼。他狠狠咬了一口,混着泥土嚼了下去,抬头时却看见远方的山头上,日军的阵地仍在炮火中若隐若现。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守住,活下来!”

七天七夜,滇军的阵地打成了一片焦土,每一寸土地都洒满了鲜血。杨良平后来回忆说:“每一个幸存下来的人,都踩着兄弟们的尸体走出来的。”

但就是在这样的战斗中,滇军没有退缩。他们用血肉之躯,硬是顶住了日军的机械化进攻,为中国军队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他们的付出和牺牲,让日军明白:这支来自西南边陲的队伍,绝不是好惹的。

然而,千里奔袭的滇军在到达淞沪外围时,战局已接近尾声。中国军队虽然英勇顽强,但面对日军的猛烈攻势和装备优势,上海防线逐渐被突破,淞沪会战的主战场已经硝烟散尽。但滇军没有因此停下脚步,他们接到新任务:北上增援徐州,参加即将到来的台儿庄会战。

对于滇军士兵来说,从淞沪到台儿庄,是一场马不停蹄的奔袭之旅,也是一次生死考验。他们从未停下脚步,因为他们知道,战争没有退路,前方还有无数敌人等待着他们去击败。

台儿庄战役结束后,日军机械化部队最终被中国军队击退,而滇军第60军在这场战役中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单是外围战斗,就有超过1.8万名滇军将士牺牲,他们用血肉之躯为中国军队赢得了胜利。有人问,滇军为什么能顶住如此残酷的战斗?答案很简单:他们从来都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打这场仗的。

滇军士兵出身贫苦,大多数是从云南山区走出来的穷苦人,他们从小在恶劣的环境中磨炼出了吃苦耐劳的性格。而战争爆发后,他们明白,国家危亡,只有拼死一战才能守住自己的家园。

从淞沪到台儿庄,滇军第60军走过千山万水,经历了无数生死考验。他们虽错过了淞沪战场的最前线,但在台儿庄,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荣誉。他们用行动证明:“国家有难,滇军绝不退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