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推荐:用睡前故事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
李玫瑾推荐:用睡前故事架起亲子沟通的桥梁
“妈妈,再讲一个故事嘛!”夜幕降临,6岁的轩轩依偎在妈妈怀里,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上演。著名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曾指出,学龄前儿童时期是培养亲子关系的黄金期,而睡前故事正是增进亲子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睡前故事:亲子关系的桥梁
李玫瑾教授在研究中发现,经常听父母读睡前故事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情感交流和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表现得更为出色。这是因为睡前故事不仅仅是简单的听与说,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情感互动。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声音、表情和肢体语言都能给孩子带来安全感和亲密感,从而加深亲子关系。
故事中的教育智慧
一个有趣的故事能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道理。比如在《不要哭,说清楚》这本绘本中,主人公通过故事告诉孩子们:遇到困难时,哭泣并不能解决问题,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才是关键。这种情感教育对于幼儿的成长尤为重要,因为它帮助他们建立起正确的情感管理和沟通能力。
如何讲好睡前故事?
选择合适的故事:故事内容要贴近孩子的生活,富有教育意义。可以选择一些富有想象力的童话故事,也可以是一些生活教育类的故事,比如《酷酷的小河马》通过帮助别人找到了真正的友谊,传递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创造良好的讲故事环境: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进入故事的世界。可以准备一盏柔和的床头灯,让孩子躺在你的怀里或依偎在你身边,这样能增加亲密感。
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讲故事时要富有感情,可以用不同的声音扮演不同的角色,配合夸张的表情和手势,让故事活起来。比如在讲《学跳舞的小螃蟹》时,可以用滑稽的动作模仿小螃蟹跳舞的样子,让孩子感受故事的趣味性。
互动参与:鼓励孩子参与到故事中来,可以让他们猜测故事情节,或者复述故事内容。比如在讲《迟到的理由》时,可以问孩子:“如果你是小猪,你会怎么解释迟到的原因呢?”
延伸思考:讲完故事后,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故事中的道理。比如在讲完《爱滑雪的小皮猴》后,可以引导孩子思考:“小皮猴为什么要去滑雪?他遇到了什么困难?最后明白了什么道理?”
睡前故事的深远影响
研究表明,亲子阅读不仅能促进孩子的语言、情感和智力发展,还能增强亲子关系。在亲子阅读过程中,父母不仅是故事的讲述者,更是孩子成长的引导者。通过睡前故事,父母可以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发现并解决他们成长中的困惑。
然而,当前许多家庭在开展亲子阅读时仍面临一些困境。比如,有的家长过于功利,将亲子阅读视为提升识字量的工具;有的家庭缺乏固定的阅读空间和时间;还有的家长在选择阅读材料时过于盲目,忽视了孩子的兴趣和需要。
因此,建议家长们:
- 树立科学的阅读观,认识到亲子阅读对孩子全方位发展的价值
-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保证固定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 选择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
- 采用多样化的阅读策略,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
- 父母双方都要积极参与,共同陪伴孩子成长
睡前故事不仅是一个简单的故事,更是一份珍贵的礼物。它能开启孩子的智慧之门,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重要的是,它能架起一座亲子沟通的桥梁,让父母和孩子的心靠得更近。所以,不妨从今晚开始,为你的孩子讲一个温暖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