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心脏康复的新突破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中医心脏康复的新突破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血管专科是省级中医重点专科,拥有强大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诊疗设备。近期,该医院在中医心脏康复领域取得重要突破,特别是在心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方面,展示了显著的临床效果。
针灸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稳定型心绞痛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类型之一,其主要症状包括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心前区疼痛以及左肩、左上肢的放射痛。据统计,我国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若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甚至可引起急性心肌梗死。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针灸对稳定型心绞痛具有显著疗效。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心肌供血,从而缓解心绞痛症状。常用的穴位包括内关、郄门、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等。
一项临床研究显示,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使心率变异性增高。另一项研究发现,针刺治疗可以降低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率(NLR),提示冠心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改善和心绞痛症状的减轻。
中医外治法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除了针灸,艾灸疗法也是中医外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艾灸通过温热刺激和药物作用,可以改善心肌供血,调节自主神经系统的平衡,从而减轻心绞痛症状。常用的艾灸穴位包括心俞、厥阴俞、膻中、巨阙等。
研究发现,艾灸可以有效减少心绞痛的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同时能够降低患者血浆中内皮素-1(ET-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含量,增加一氧化氮(NO)的含量。此外,艾灸还具有降糖、降脂、降压的作用,可以降低心绞痛发生的危险因素。
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创新突破
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医院通过开展省级继续教育项目,推广心血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中医药治疗新进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在临床实践中,医院采用针药结合的治疗方法,将针灸与中药调理相结合,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研究显示,针药结合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
展望未来
随着中医外治法在心脏康复中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将继续发挥中医特色优势,加强科研创新,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必将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