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步行指南: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秘诀
秋冬步行指南:糖尿病患者的控糖秘诀
随着秋冬季节的到来,糖尿病患者们是不是觉得运动变得越来越难了?冷飕飕的天气,让人只想窝在被窝里。但是,运动对于控制血糖可是非常重要的哦!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种简单又有效的运动方式——步行。
步行的好处,你可能不知道
步行可不是简单的“散散步”,它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可是个“宝藏运动”。美国一项为期6年的调查显示,经常走路的人,糖尿病风险可以降低12.3%。具体来说,步行能带来以下好处:
降低血糖:人在走路时会调动人体60-70%的肌群,有效诱发GLUT4至细胞表面,降低胰岛素阻抗现象,提升胰岛素敏感性。2016年《糖尿病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餐后散步30分钟,与不散步的患者相比,餐后血糖曲线面积降低了22%。
改善心血管功能:步行作为有氧运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张力,扩张血管,让血压下降。平时血压正常的人悠闲地散步,可以使收缩压降低3-5mmHg,舒张压降低2-4mmHg。
促进新陈代谢:适当的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身体的新陈代谢,对于痛风患者也有好处,因为这能帮助降低血尿酸水平。
如何走出“控糖”效果?
想要通过步行达到控糖效果,可不是随便走走就能实现的哦!这里有几个关键点需要注意:
步数:每天6000-7500步是最理想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指出,每天的活动量达到6000步有效步数,就有益于保持身体健康。《美国医学会杂志》2019年发表的研究也显示,每天行走达到7500步时,死亡风险不再下降。
强度:要达到100步/分钟的中等强度,保持在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的状态。可以用“170-年龄”这个公式来估算适合的心率。
时间:每次运动不少于30分钟,晚餐后1小时运动效果最佳。每周至少运动5次,持之以恒才能看到效果。
方式:推荐“摆臂走”方式,即挺胸收腹、大迈双腿,同时肩膀、手臂配合步伐大幅摆动。这种走法能活动更多肌群,更好地控制血糖。
秋冬季节,这些细节要注意
秋冬季节运动,糖尿病患者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选择合适的时间:避免清晨空腹运动,建议在上午8点后或下午进行。如果遇到雾霾、雨雪等恶劣天气,可以选择室内运动。
保暖很重要:运动时要采用分层穿衣法,方便根据温度调整。贴身衣物选择纯棉吸汗的面料,运动后及时擦汗,防止感冒。特别要注意头和手部的保暖,可以戴帽子和手套。
监测血糖:秋冬季节血糖容易波动,运动前后要监测血糖水平,防止低血糖发生。必要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药物。
注意足部护理:糖尿病患者很多伴有神经病变,对温度不敏感,使用热水袋、暖宝宝等取暖设备时要格外小心,防止烫伤。运动后要检查双脚,保持干燥清洁。
坚持才是王道
运动控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长期坚持。研究显示,连续7天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很好的控糖效果,但运动带来的积极效应只能维持48-72小时。所以,想要维持控糖效果,就要持续且规律地运动。
最后,要提醒大家的是,运动只是控糖的一个方面,还需要配合合理的饮食和药物治疗。不要因为运动了就放松对饮食的控制,该吃的药还是要吃,多管齐下才能更好地控制血糖。
所以,从今天开始,每天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走出家门,迈开腿,一起走向健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