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提醒:职场人需警惕药物与酒精风险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提醒:职场人需警惕药物与酒精风险
近日,一则“31岁网红因酒后服用止痛药不幸离世”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起悲剧再次敲响了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的安全警钟。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李书琼提醒职场人士,在日常生活中应警惕药物与酒精之间的相互作用。饮酒可能影响药物代谢,导致药效降低或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特别是服用抗菌药物(如头孢类)、镇静催眠药、抗抑郁药时,更需注意避免饮酒。为了自身健康安全,请遵循医生建议,合理用药并控制饮酒量。
酒精与药物的致命组合:相互作用不容忽视
酒精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其危害远超人们的想象。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学部副主任药师兰瑛指出,这种相互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药物影响酒精代谢:某些药物(如头孢类)会干扰酒精的正常代谢过程,导致乙醛等有毒中间产物在体内蓄积,增加酒精中毒的风险。
酒精影响药物代谢:酒精需要通过肝脏代谢,而许多药物同样依赖肝脏代谢。饮酒会加重肝脏负担,影响药物的正常代谢过程,可能导致药物在体内蓄积,增加毒性风险。
药效改变:酒精可能增强或减弱药物的疗效,导致疾病控制不佳或副作用增加。例如,酒精会增强镇静催眠药的作用,可能导致过度镇静;而与降压药合用时,可能引起血压剧烈波动。
这些药物不能与酒精同服
抗菌药物:除了广为人知的头孢类药物,甲硝唑、替硝唑等抗菌药同样不能与酒精同服。这些药物会与酒精发生双硫仑样反应,导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可致晕厥、休克。
镇静催眠药:酒精与这类药物都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合用可能导致过度镇静、呼吸减慢、意识模糊等不良反应,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能致死。
解热镇痛药:酒精与对乙酰氨基酚合用可增加急性肝损伤风险,与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合用可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降压药:酒精与降压药合用可能导致血压剧烈波动,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降糖药:酒精与降糖药合用可能导致低血糖,与二甲双胍合用还可能引起乳酸酸中毒。
职场人士如何规避风险
合理安排用药时间:如果必须饮酒,应尽量避免在用药期间饮酒。建议在停药一周后再适量饮酒。
选择合适的饮酒场合:在需要服用上述药物的时期,应避免参加需要饮酒的社交活动。
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随意更换药物,以免影响药物效果或增加风险。
应急处理: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如头晕、恶心、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饮酒,并及时就医。
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减少不必要的应酬,适量饮酒,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助于降低药物与酒精相互作用的风险。
酒精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尤其对于职场人士而言,更需要提高警惕。合理用药、适量饮酒,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