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塑造思维?从TED演讲看方言的独特价值
语言塑造思维?从TED演讲看方言的独特价值
斯坦福大学认知心理学科学家雷拉·波洛狄特斯基在她的TED演讲中提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我们使用的语言是否塑造了我们的思维方式?这个问题触及了人类认知的核心,引发了关于语言与思维关系的广泛讨论。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在探讨语言和思维之间的联系。英国哲学家兼数学家伯特兰·罗素曾断言:“语言的目的就是使思想成为可能,没有语言,就不可能存在思想。”然而,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可能并非如此简单。
麻省理工学院麦戈文脑科学研究所的神经科学家埃维莉娜·费多伦科通过多年研究发现,语言和思维实际上是大脑分别运作的不同实体。她观察到,即使在语言能力严重受损的失语症患者中,许多高级认知功能仍然可以正常运作。例如,这些患者能够完成复杂的数学问题和社会推理测试,这表明思考并不依赖于语言。
脑成像研究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当人们从事各种非语言性的思考任务时,大脑的语言区域基本处于沉默状态。这说明语言系统和思维系统在大脑中是相对独立的。
那么,语言的作用是什么呢?费多伦科指出,语言的主要功能在于知识的传递和交流。通过语言,人类能够分享工具的制作方法、社会关系的信息,以及各种生存技能。这种知识的传递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方言没有价值。恰恰相反,每一种方言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看待世界的方式。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强调:“每一种方言都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看待问题、感知和体验世界的方式。”
以东北方言为例,这种方言融合了满语、锡伯语等多民族语言元素,同时还吸收了俄语等外来语词汇。这些语言的交融不仅体现在词汇上,更深刻地影响了东北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观念。例如,东北方言中的“哈喇”(肉和油变质)、“喇忽”(遇事疏忽)等词汇,不仅仅是简单的词语,更凝结着东北地区独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
方言不仅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特定地区的历史记忆、生活智慧和价值观念。正如刘丹青所言,方言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认知视角,让我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世界。
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许多方言正面临着消失的威胁。然而,每一种方言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记录着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展现了人类认知的丰富性。保护方言,就是保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