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词大会》:苏轼李商隐的时间哲思
《中国诗词大会》:苏轼李商隐的时间哲思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一句来自韩愈《春雪》中的名句,奏响了《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六期“寒暑”主题的春之序曲。在这个前有清明节气、后有五一假期的节点,有关春天的讨论总是让人按捺不住外出旅游的心情,尤其是搭配上经典诗词,独属于中国人血脉里的关于“诗与远方”的浪漫便瞬间觉醒。
近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以《2024中国诗词大会》最新一期中提到的这句“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为引,与网友共议“写春天”的本事。实际上,《2024中国诗词大会》第一期的主题就是“春天”:当外景出题人康震将镜头拉向西藏林芝的高空,关于“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所有想象都有了画面。
3月10日首播当天,#西藏林芝桃花和诗词的适配度#登上微博总榜、微博要闻榜单,并夺得同城榜单TOP1,节目相关话题总曝光量1.2亿+,全网热搜达48个,@林芝融媒抖音官方账号连发4条节目相关视频推介林芝桃花节,让“看林芝桃花”成为一场跨屏之约。首期《2024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收视率达1%,直播收视率最高达1.73%,市场占有率最高达8.15%,位居当日综艺节目收视第1名,微博综艺影响力榜文化类综艺第1名,美兰德融合传播指数榜第1名,节目用实打实的热度诠释出文旅融合的高级感。
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时间与生命的永恒对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这句词出自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苏轼为悼念亡妻王弗所作。公元1075年,苏轼在密州任知州,此时距离王弗去世已经整整十年。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苏轼梦见了已故的妻子,醒来后百感交集,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悼亡词。
词的开篇“十年生死两茫茫”道出了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十年间,苏轼与妻子阴阳两隔,生死相望,却无法触及彼此的世界。这十年里,苏轼经历了仕途的坎坷、家庭的变故,而王弗则长眠于地下,不知世事变迁。这种生死相隔的痛苦,让苏轼深切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逝。
“不思量,自难忘”则表达了苏轼对妻子刻骨铭心的思念。尽管他努力不去思念,但王弗的身影却始终在他心中徘徊不去。这种思念,不是刻意为之,而是自然而然地涌上心头,成为苏轼生命中无法抹去的一部分。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则描绘了苏轼内心的孤独与无助。王弗的坟墓远在千里之外,苏轼无法亲自祭拜,只能在梦中与她相见。这种空间上的阻隔,让苏轼的思念之情更加浓烈,也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凄凉。
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时间与情感的交织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句诗出自李商隐的《锦瑟》,是李商隐对自己人生经历和情感的深沉感慨。李商隐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波折,他的仕途不顺,情感生活也颇为曲折。这首诗可能是他在晚年时期,对过往岁月的回顾与反思,对逝去时光的无限眷恋。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达了李商隐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这里的“此情”指的是诗人所经历的种种美好与哀愁,包括青春岁月、爱情经历、人生起伏等。李商隐意识到这些美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只能成为他心中的回忆。这种对过去的追忆和眷恋,让他更加珍惜现在的每一刻。
“只是当时已惘然”则体现了李商隐对当时未能珍惜的遗憾。这里的“只是”表示转折,强调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遗憾和懊悔。他意识到自己在当时没有充分珍惜那些美好时光,或者因为各种原因而错过了珍惜的机会。现在回想起来,他心中充满了遗憾和懊悔。这种遗憾和懊悔之情,让他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和生命的短暂。
《中国诗词大会》:诗词与现代文化的完美融合
在《2024中国诗词大会》最新一期节目中,苏轼和李商隐的诗句被重新解读和呈现,引发了观众的广泛共鸣。节目通过外景题环节,将诗词与旅游巧妙结合,让观众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诗词的魅力。例如,在西藏林芝的外景题中,康震老师将“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的意境与当地的自然风光完美融合,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
此外,节目还通过嘉宾解读和选手竞技,深入探讨诗句背后的时间哲理。例如,康震老师在解读苏轼的《江城子》时,不仅讲述了苏轼与王弗的爱情故事,还分析了苏轼对时间与生命的独特感悟。这种深入浅出的解读方式,让观众更容易理解诗词的内涵,也更容易产生共鸣。
经典诗句对当代人的启示
苏轼和李商隐的诗句之所以能够跨越时空,打动现代人的心灵,是因为它们触及了人类共通的情感——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忽视时间的价值,忘记珍惜眼前的美好。苏轼的“十年生死两茫茫”提醒我们要珍惜与亲人相处的时光,不要等到失去才后悔莫及。李商隐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则告诫我们要把握当下,不要让未来的自己为过去的遗憾而悔恨。
《中国诗词大会》通过创新的节目形式,让这些经典诗句重新焕发生机,也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诗词的魅力。它不仅是一档文化节目,更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自己的生活,看到时间的流逝,看到生命的真谛。正如光明日报所评价的那样,节目“不仅引领观众踏访大好河山,实地感受‘春天里的中国’;也推开时空之门,陪伴观众入诗、入画,沉浸式走进‘历史里的春天’,于纵贯古今、横跨南北的博大场域中,共赏中华山河风物之美。”
在这个春天,让我们跟随《中国诗词大会》的脚步,去感受诗词的魅力,去品味时间的真谛,去珍惜当下的美好。因为,时间不会为任何人停留,但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命因为诗词而更加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