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消除抑郁症污名化:从理解到行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消除抑郁症污名化:从理解到行动

引用
澎湃
12
来源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77316
2.
https://view.inews.qq.com/a/20250119A02CMP00
3.
https://new.qq.com/rain/a/20250117A04ILM00
4.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adolescent-mental-health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1067
6.
http://www.xingshizhengce.com/sskt/2024/12/24/detail_202412246852950.html
7.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bipolar-disorder
8.
https://www.who.int/zh/news-room/fact-sheets/detail/mental-health-at-work
9.
https://m.toutiao.com/article/7351309360452190772/
10.
http://www.why.com.cn/wx/article/2024/07/31/17224044961280230550.html
1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7%8D%E6%80%A7%E6%8A%91%E9%AC%B1%E7%96%BE%E6%82%A3
12.
https://bydrug.pharmcube.com/news/detail/6e4986ac360fad8ce328f89a6f68374d

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约有2.8亿人患有抑郁症,使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第四大疾病。在中国,抑郁症患者数量已达到9500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污名化问题,许多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01

抑郁症污名化的现状与危害

抑郁症的污名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如将抑郁症等同于"无病呻吟"或"心理脆弱";另一方面是社会对精神疾病的"病耻感",导致患者不愿主动寻求帮助。

这种污名化不仅阻碍了患者获得正确的诊疗服务,还可能导致病情恶化。研究表明,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在6.1%至9.5%之间,但我国抑郁症患者的治疗率仅为20%。这意味着绝大多数患者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02

中国抑郁症防治的政策进展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教育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明确要求学校为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每年进行一次心理健康体检。

然而,实际工作中仍面临诸多挑战:

  1. 学校精神心理问题干预能力不足。学校心理教师多为教育心理学背景,缺乏专业训练,在面对学生更进一步的求助需求或心理危机事件时,专业能力经常捉襟见肘。

  2. 乡镇青少年心理健康资源缺乏。城市中小学基本能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而乡镇中小学却很少配备心理教师,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筛查、评估。

  3. "病耻感"阻碍及时干预和治疗。受传统观念影响,许多患者和家属对精神疾病存在抵触情绪,担心被贴上"精神病"的标签,从而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03

消除抑郁症污名化的建议

  1. 加强公众教育,普及抑郁症知识。通过媒体、学校、社区等渠道,传播抑郁症的科学知识,帮助公众正确认识抑郁症,消除对抑郁症的误解和偏见。

  2. 建立统一的心理健康评估体系。由教育部门牵头,卫生健康部门提供技术支持,确定统一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筛查体系,规范心理健康体检内容和形式。

  3. 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增加儿童青少年精神科执业医师、心理治疗师等专业人员数量,提高专业人员薪资待遇,扩充专用医疗场地,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干预提供充足服务能力。

  4. 构建家校医社联动机制。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心理健康信息平台,充分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力量,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建立成长档案,发现心理状况波动,及时提供帮助和干预。

  5. 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探索加大医保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报销的力度,减轻家庭负担。同时,学校提供的免费心理咨询非常有限,难以辐射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

抑郁症是一种可治疗的疾病,而不是个人的弱点或缺陷。消除抑郁症污名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理解、接纳、支持的环境,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及时获得帮助,重获健康和幸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