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新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用创新演绎唤醒千年诗魂
撒贝宁新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用创新演绎唤醒千年诗魂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当这句名诗从身着古装的撒贝宁口中吟出时,仿佛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诗酒风流的大唐盛世。近期,由央视一套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正在热播,主持人撒贝宁以一袭书生装扮,带领观众穿越千年,探寻那些曾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诗人们。
这档节目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创新性的表现形式。它摒弃了传统的演播室访谈模式,转而采用“沉浸式实景演绎+电影化拍摄+AI赋能文旅体验”的核心模式。每一期节目都像是一部精心制作的微电影,通过实景搭建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将观众带入到诗人的生活场景中。这种创新不仅让历史变得鲜活起来,也让观众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和诗人的心路历程。
以首期节目《初唐四杰》为例,节目组精心还原了初唐时期的长安城景象。撒贝宁与专家学者组成的探访团,穿梭在繁华的街市中,与学子们讨论诗歌,参与辩诗活动。通过这些生动的场景再现,观众得以了解“初唐四杰”如何打破宫廷诗的束缚,开创了唐诗的新纪元。特别是当十六岁的王勃在送别友人时,吟诵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样的千古名句时,那种跨越时空的共鸣感油然而生。
而当节目聚焦到“诗仙”李白时,更是通过细腻的演绎,展现了这位浪漫主义诗人的传奇人生。从他少年时的豪情壮志,到入京为官的坎坷,再到被赐金放还后的洒脱,每个阶段都被刻画得栩栩如生。特别是李白在月光下独酌,吟诵“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场景,让观众仿佛亲眼见证了这位伟大诗人的孤独与浪漫。
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其严谨的制作态度。为了确保历史准确性,节目组邀请了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在美术、历史、文化、礼仪、服化道等多重维度严格把关。这种严谨性不仅体现在场景的还原上,更体现在对诗人性格和历史事件的刻画上。
《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的播出,无疑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注入了新的活力。它不仅让观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唐代诗人的生平故事,更重要的是,它让诗词不再是书本上冰冷的文字,而是变成了有温度、有情感的历史记忆。正如一位观众所说:“这档节目让我重新爱上了唐诗,原来那些熟悉的诗句背后,有这么多动人的故事。”
在当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这样一档能够静下心来讲述文化、传承经典的好节目,无疑是一股清流。它让我们明白,传统文化的魅力永远不会过时,只要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就能让经典焕发新的生机。《宗师列传·大唐诗人传》正是这样一次成功的尝试,它不仅是一档节目,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的接力,让那些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诗人故事,继续照亮我们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