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眼科中心教你如何避免公共场合眼睛充血
厦门眼科中心教你如何避免公共场合眼睛充血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作为国家三级甲等眼科医院,连续六年获得复旦版中国医院眼科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拥有众多知名专家和高水平医疗团队,在眼科领域具有极高的权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眼睛充血的情况,尤其是在公共场合,由于环境因素和用眼习惯的影响,眼睛充血的发生率更高。那么,如何在公共场合有效预防眼睛充血呢?厦门眼科中心的专家为我们提供了以下建议。
眼睛充血的常见原因
了解眼睛充血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常见的眼部充血原因包括:
结膜下出血:常因疲劳、揉眼或外伤导致血管破裂,血液积聚在结膜下。这种情况通常无需特殊治疗,会自行吸收。
干眼症:长时间用眼或环境干燥可能导致泪液分泌不足,引发眼部不适和充血。可通过使用人工泪液缓解症状。
眼疲劳:过度用眼(如长时间看电子屏幕)会导致眼睛充血,伴随干涩或视力模糊。适当休息、热敷或按摩可改善状况。
慢性结膜炎:表现为持续性眼部充血,可能伴有轻微干涩或异物感。需注意眼部卫生并避免刺激。
高血压:血压升高可能造成眼部血管扩张或出血,从而出现充血现象。
公共场合预防眼睛充血的具体措施
在公共场合,由于环境复杂,预防眼睛充血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保持良好的用眼习惯
眨眼:每天眨眼300次。20~40岁之间的正常人每分钟眨眼约20次,而在睁眼凝视变动快速的电脑屏幕时,眨眼次数会减少到每分钟4~5次,造成泪液分泌严重不足,就会出现眼睛干燥酸涩的症状。因此特意眨眼,对眼睛的保护非常有效。一般而言,每天特意眨眼300次比较合适,不仅有助于促进泪液分泌,缓解干燥酸涩的症状,而且可以清洁眼睛,并给眼睛小小的按摩,从而缓解眼睛疲劳。
热敷法:经常以热水、热毛巾或蒸气等熏浴双眼,可以促进眼部的血液循环,趋减眼睛的疲劳感。
按摩法:闭着眼睛,用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端轻轻地按压眼球,也可以旋转轻揉。不可持续太久或用力揉压,20秒钟左右就停止。
远眺:当用眼一段时间后,试试将目光远眺,遥望远处的景色,如果是绿色风景或者海景就更好了,这样眺望个十来分钟,眼睛会舒服一些。
注意眼部卫生
勤洗手:避免用手揉眼睛,减少细菌和病毒的传播。
不共用眼部用品:如毛巾、眼部清洁用品、眼部化妆品等,避免交叉感染。
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拭眼睛时使用一次性纸巾,避免重复使用造成污染。
避免接触污染源
佩戴防护眼镜:在灰尘较多或有化学物质的环境中工作时,佩戴防护眼镜。
避免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避免空调直吹。
合理使用眼部防护用品:如在游泳时佩戴泳镜,避免池水中的氯和其他化学物质刺激眼睛。
合理补充营养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维生素C可以减弱光线和氧对晶状体造成的损害,具有防止眼睛充血的作用。
“红眼病”高发期的特别提醒
“红眼病”(急性结膜炎)是眼科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眼疾,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可以散发感染。其主要症状包括眼红、刺痛、异物感,可伴有畏光、流泪、脓性分泌物等。在“红眼病”高发期,除了上述预防措施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避免公共场所:尽量避免前往游泳池、健身房等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与他人握手。
家庭防护:如果家庭成员出现眼红症状,应立即隔离,使用专用毛巾和脸盆,避免共用眼部用品。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眼红症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避免病情加重。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保护好双眼,从日常的小细节做起。厦门眼科中心提醒大家,在公共场合要特别注意眼部卫生,避免长时间用眼、揉眼等行为。如果出现持续的眼睛充血现象,应及时就医进行专业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