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唐朝UFO大揭秘:从宫廷神秘飞行器到苏东坡的金山寺奇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唐朝UFO大揭秘:从宫廷神秘飞行器到苏东坡的金山寺奇遇

引用
网易
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G13P88P05561LJ0.html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490064
3.
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8D%E6%98%8E%E9%A3%9E%E8%A1%8C%E7%89%A9/4982860
4.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4%B8%AD%E5%9C%8B%E7%9A%84%E5%B9%BD%E6%B5%AE%E7%9B%AE%E6%93%8A
5.
http://cn2347.com/xinwenzixun/gongsixinwen/8955.html
6.
http://www.ufocns.com/thread-3861-1-1.html
7.
https://m.weibo.cn/u/1246147933?luicode=10000011&lfid=1005051683971640

近日,美国政府公布了144起UFO(不明飞行物)目击事件的详细档案,再次引发了全球对UFO现象的关注热潮。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中国古代的史书和笔记中,也有大量关于类似UFO的记载,其中一些记录的详细程度令人惊叹。

01

唐朝的神秘飞行器

早在公元809年,唐朝首都长安就曾出现过不明飞行物。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唐宪宗元和四年闰三月,“日旁有物如日”。这一描述虽然简短,但与现代UFO目击报告中常见的“发光球体”特征惊人相似。

更令人称奇的是,在665年至886年期间,唐朝宫廷内竟然陈列着一架来历不明的飞行器。这架被称为“严遵仙槎”的神秘装置,“长五十馀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据记载,这架飞行器被放置在麟德殿,长达十余年,期间还发生了多次令人费解的事件。例如,时任宰相李德裕曾截取其细枝,刻为道像,这些道像竟然能够“往往飞去复来”。最终,在“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走”,这架神秘飞行器不知所踪。

02

苏东坡的金山寺奇遇

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苏东坡也曾亲身体验了一次UFO目击事件。在《游金山寺》一诗中,苏东坡详细描述了他在赴杭州途中夜游金山寺时的惊人发现: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这段诗句生动描绘了一个夜晚,江中突然亮起一团火光,光芒之强甚至惊动了栖息的山鸟。苏东坡在诗中明确注明“是夜所见如此”,表明这并非文学想象,而是真实目击。

03

古今UFO目击的异同

对比古今UFO目击事件,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共通点:

  1. 时间与地点的明确性: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目击者都倾向于提供精确的时间和地点信息。例如,苏东坡明确指出事件发生在“二更”时分,而现代UFO报告也会详细记录具体时间。

  2. 群体目击现象:很多古代UFO事件都有多人目击,如清代《赤焰腾空》图中记载的“翘首踮足者不下数百人”,这与现代UFO事件中常见的群体目击现象相似。

  3. 描述的相似性:古代文献中对UFO的描述,如“形如巨卵”、“色红而无光”等,与现代目击报告中的描述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然而,古今UFO目击事件也存在显著差异:

  1. 解释框架不同:古人往往将这些现象归结为神异或妖物,如“帽妖”、“贯月槎”等,而现代人则倾向于从科技或外星生命的角度进行解读。

  2. 记录方式的演变:从古代的文字记载到现代的摄影摄像,目击事件的记录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例如,清代吴有如的《赤焰腾空》图是最早的UFO目击绘画记录,而现代则有大量视频证据。

04

历史记载对现代研究的启示

中国古代的UFO记载对现代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1. 时间跨度长:从汉朝到清朝,中国历史上持续记录了大量UFO目击事件,为研究UFO现象的长期演变提供了宝贵资料。

  2. 地域分布广:这些记载遍布全国各地,从长安到金山寺,从扬州到贵州,显示UFO目击事件并非局限于某一特定地区。

  3. 描述详尽:许多古代记载不仅记录了目击事件本身,还详细描述了目击者的反应和后续影响,为现代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细节。

  4. 跨文化交流:中国古代UFO记载与世界各地的目击报告存在惊人相似之处,这为进一步探讨UFO现象的普遍性提供了线索。

尽管中国古代的UFO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但我们也必须保持科学的态度。正如北宋科学家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展现的,我们应该用科学的方法去分析这些现象,而不是简单地将其归结为超自然或外星生命。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我们有望揭开这些历史谜团。美国此次公布的UFO档案就是一个积极信号,表明人类正在以更开放和科学的态度对待这一神秘现象。正如苏东坡在《游金山寺》中所表达的困惑与好奇,人类对未知的探索从未停止。无论是古代的“炬火明”还是现代的“不明飞行物”,这些神秘现象都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追寻宇宙的奥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