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国僧人朱士行:猪八戒原型之谜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国僧人朱士行:猪八戒原型之谜

引用
光明网
11
来源
1.
https://news.gmw.cn/2024-08/30/content_37532348.htm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1219A09MXQ00
3.
https://www.sohu.com/a/815098588_121622758
4.
https://www.sohu.com/a/805648789_121136716
5.
https://www.gjrwls.com/people/20241017/1031609221734465536.html
6.
https://new.qq.com/rain/a/20240826A0980B00
7.
https://m.zhangyue.com/readbook/13192156/4.html?p2=10409
8.
http://www.silkroads.org.cn/portal.php?mod=view&aid=85240
9.
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830/c442005-40309302.html
10.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705/15/18314967_1128034549.shtml
11.
https://m.qidian.com/ask/qamforhwzqb

01

朱士行:中国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人

公元250年,一个名叫朱士行的僧人在洛阳白马寺登坛受戒,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汉族僧人。这一事件不仅标志着汉地佛教从译经阶段向本土化发展的转折,更开启了中国僧人主动求法的历史篇章。

朱士行,法号八戒,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西行求法的僧人。据《梁高僧传》记载,他在曹魏时期(公元260年)发愿西行,目的是寻求完整的佛教经典。他从雍州出发,穿越流沙,历经艰难险阻,最终抵达于阗(今新疆和田地区),在那里获得了梵文的《放光般若经》。他派弟子弗如檀等人将这些经典送回洛阳,自己则继续留在西域弘法。

02

猪八戒形象的演变:从黑猪到白猪的轮回

在《西游记》原著中,猪八戒的形象被明确描述为“黑脸短毛”“嘴脸像一个野猪模样”。第十八回中,当他初次登场时,被形容为“一条黑胖汉”,后来变成“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这种描述在明代的绣像、壁画等文物中得到了印证。例如,明代闽书林杨闽斋刊本《西游记》的插图中,猪八戒就是黑色的。清代康熙间敬业堂刻本《绣像西游真诠》中,八戒的头颈生有粗硬的刚毛,与原著中“猪刚鬣”的描述相吻合。

然而,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新中国畜牧工作者的育种改良,白猪逐渐成为国内常见品种。这一变化也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如1986版《西游记》电视剧中,马德华饰演的猪八戒就是白净短鼻的形象。

03

朱士行与猪八戒:历史与神话的交织

关于猪八戒的原型,学术界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观点认为,猪八戒的形象融合了印度神话中毗湿奴的第三次化身——野猪瓦拉哈。瓦拉哈不仅在外貌上与猪八戒相似,同样具有“猪头人身”的特征,而且都是与水相关的神祇。

另一种观点则指向朱士行。作为第一位西行求法的汉僧,朱士行的壮举在民间广为流传。《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作者吴承恩在创作时,很可能将朱士行的事迹与野猪瓦拉哈的神话元素相结合,塑造出猪八戒这一独特的艺术形象。

这种关联在民间信仰中也有所体现。例如,在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的八戒寺,村民们将猪八戒奉若神明。寺内供奉的猪八戒金身手持九齿钉耙,墙上还绘有他与孙悟空的壁画。据当地传说,八戒寺的前身西庄寺始建于唐玄宗时期,最初是为了镇压猪妖而建。后来,一位持九齿钉耙的少年带领村民治理洪涝灾害,被尊称为猪八戒,村民将其供奉于神庙,香火延续至今。

04

结语: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解读

朱士行与猪八戒的关系,体现了历史与文学的双重解读。朱士行作为第一位西行求法的汉僧,其事迹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而猪八戒作为《西游记》中的艺术形象,不仅承载了印度神话的元素,也融合了中国历史人物的事迹,成为文化交融的产物。

这种关联并非简单的原型对应,而是体现了中华文化包容并蓄的特点。正如《西游记》中所展现的那样,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神话传说,都在文学创作中找到了新的生命,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文化世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