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毛泽东如何培养女儿间的深厚情谊?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毛泽东如何培养女儿间的深厚情谊?

引用
网易
7
来源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936BHPF05438YHE.html
2.
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717/c443712-40279397.html
3.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9D%8E%E8%AE%B7
4.
https://www.wenwangwww.com/heze/article/detail-24697.html
5.
https://m.hswh.org.cn/wzzx/gsyz/lxff/2024-04-25/87675.html
6.
http://www.hndsyjy.cn/content/646849/90/13877734.html
7.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AF%9B%E6%B3%BD%E4%B8%9C

在毛泽东的子女中,李敏和李讷是仅存的两位女儿。她们虽是同父异母姐妹,但关系却十分融洽。这背后,离不开毛泽东的用心教育和引导。

01

严父慈爱:毛泽东的教育理念

毛泽东对女儿们的教育,始终秉持着“严父慈爱”的原则。他不仅注重女儿们的学业,更重视她们品格的培养。在毛泽东看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他鼓励女儿们多读书、读好书,为她们推荐各种经典著作。李讷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后,毛泽东亲自为她编选教材,包括《水浒传》《红楼梦》等经典文学作品及诗词集,对她悉心教导。

然而,毛泽东的教育并不止于书本知识。他更注重培养女儿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他常常告诫女儿们:“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同时,他也强调:“有了学问,好比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很远很多东西。没有学问,如在暗沟里走路,摸索不着,那会苦煞人。”

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要求女儿们不能享受特殊待遇。为了避免让女儿享受特殊待遇,毛泽东可谓是煞费苦心。在日常的教育中,他就多次对两个女儿耳提面命,告诉她们在外面一定不要说自己是毛泽东的女儿,凡事都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去奋斗和拼搏。李敏和李讷整个求学生涯中,在家长栏中一直填着警卫员王鹤滨的名字。整个学校,从校长到老师再到所有学生,没一个人知道李敏和李讷是毛主席的女儿,都把她们当做普通人家的孩子来对待。

02

调解矛盾:毛泽东的智慧

毛泽东深知,姐妹之间难免会有矛盾。因此,他十分注重调解她们之间的关系。当李敏再次回到父亲毛主席的身边时,虽然她成年了,但是在父亲的面前,她依然还是那个13岁的小女孩,而父亲毛主席依然关心照顾着她。毛主席安排好李敏的住处,细心地给她介绍周围的环境,带领她在屋子里逛了一圈,一边走一边跟她聊家常,表达他对于女儿的思念。相对来说,李敏在见到父亲的那一刻,有些局促,毕竟她与父亲已经有九年未见,如今再见是一种陌生感。但是在毛主席的鼓励下,她很快就大胆的与父亲、妹妹李讷展开交流。李讷对于见到姐姐也是兴奋不已,毕竟在她的印象中,姐姐一直是父亲常常提起的人物,一个与自己筛过沙、洗过米的大姐姐。从此,李敏、李讷和毛主席便开始了她们共同的生活,姐妹二人相处得也十分愉快,可见毛主席的妙手回春。

在后来的相处过程中,不可避免也会发生争吵,甚至还会出现吵到要毛主席帮助她们评理的底部,评判到底谁对谁错。此时的毛主席并不会敷衍两个女儿,而是认真地帮助她们调解。他会耐心的听完两个女儿各自的意见倾诉,然后再以客观的角度来进行劝说。两姐妹名字中的敏和讷两个字,出自《论语》中的“敏于行而讷于言”。李敏自小性格沉稳内向,喜静不多言;李讷却恰好跟姐姐相反,心直口快,有啥说啥。李敏和李讷虽然不是一母同胞,二人身体里流淌的血液是一样的,共同的父亲,让骨子里的血缘亲情将她们紧密连接在一起。

03

相互扶持:姐妹情谊的见证

在毛泽东的悉心培养下,李敏和李讷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这种情谊在她们成年后得到了充分体现。李讷大学毕业后,她的妈妈私下活动让李讷当上了北京市委副书记,毛主席知道后大为恼火,他让李讷辞去这个官职,前往“江西五七干校”锻炼。在干校的时候,服务员小徐经常照顾李讷,让远离父母的她感到非常温暖,虽然小徐的父母是普通农民,李讷还是心甘情愿的嫁给了小徐。可是结婚后,李讷是北大毕业生,小徐是初中学历,俩人学历相差悬殊太大,很多观念不同,慢慢的矛盾越来越多,最后走到了离婚的那一步,儿子由李讷抚养。婚姻的破裂让李讷深受打击,她每个月的工资并不多,她把每月省下来的钱给孩子买奶粉后就所剩无几,李讷由于营养不够,身体每况愈下。

李敏知道妹妹在江西的困境后,找到父亲,央求父亲把妹妹调回北京。在李敏的努力下,李讷回到北京,生活得到改善。毛主席去世后,李讷的母亲被定性,人们对李讷避之不及,李讷的生活再次陷入困境。在李讷最困难的时候,只有姐姐李敏隔三差五前去看望李讷,不断宽慰她,每次临走时还给她塞些钱帮她度过难关。看着和孩子相依为命的妹妹,李敏一直想给妹妹找个能依靠的人,她到处托人帮妹妹物色合适的人选。最终,李银桥给李讷介绍了曾给毛主席当过警卫员的王景清,王景清对李讷疼爱有加,李讷终于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李讷始终把李敏对自己的照顾记在心里,她把姐姐的两个孩子视作自己的孩子。到了晚年,李敏和李讷经常在一起相聚,共同出席一些社交活动。当谈论起姐姐时,李讷总是说:“姐姐有本事,两个孩子都有出息。”她总是感激地含泪说道:“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姐姐经常来看望我,给我塞钱,我很感谢她。”李敏却说:“我没什么本事,就是一个普通人,孩子从事的也是普通工作。”其实李敏的儿子是外交官,女儿是北京大学博士,算得上同辈人中的佼佼者了。只是李敏生性低调,而且一直遵从毛主席的教诲,踏踏实实过好自己的日子。李敏李讷二人现在都已经年过八旬,姐妹俩还互相关心,互相问候,毛主席知道姐妹俩相处如此和谐,肯定会含笑九泉的。

毛泽东的教育方式,不仅培养了女儿们的独立人格,更为她们建立了深厚的姐妹情谊。这种情谊,成为了她们面对人生风雨时最坚实的依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