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典范
广西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技术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新典范
近日,随着最后一支叶片在百米高空与轮毂精准对接,广西首个海上风电项目——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A场址工程83台风电机组全部完成吊装。截至12月20日,项目累计发电量突破6亿千瓦时,标志着广西海上风电产业迈入新阶段。
创新引领,打造海上风电新标杆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由广西投资集团旗下广西能源集团投资建设,位于防城港南部北部湾海域,是我国首个全部风机采用嵌岩基础和首个零补贴的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其中A场址装机容量70万千瓦,建设83台8.5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及一座陆上开关站。
项目2023年3月全面启动,当年6月全面开工建设,从开工开始50天完成首台风机吊装,242天完成首批机组并网发电,452天完成首个标段全容量并网,打造广西第一个下海测风、第一个核准、第一个开工、第一个并网、第一个全容量并网的海上风电项目。
在技术创新方面,项目团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针对北部湾海域岩基海床地质构造复杂、岩石硬度极高的特点,项目创新采用三桩导管架全嵌岩基础设计方案,并在国内首次大规模应用嵌岩基础施工工艺。为解决海缆埋深不足的难题,项目团队还创新研发了机械铰刀式埋设犁和铰刀成槽等施工工艺。
在智能化运维方面,项目配备了挂轨式智能巡检机器人和地面升降智能巡检机器人,通过激光自主导航实现24小时监控。同时,海上升压站成功开通中国移动5G基站,实现风电场范围内5G信号全覆盖,解决了海陆通信难题,实现了风电场的云监控。
绿色发展,助力能源结构转型
A场址工程全部建成后,每年可提供清洁电能约20.6亿千瓦时,可满足200万个家庭全年用电量,节省标煤消耗约6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64万吨,项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示范效益显著。
项目生产运行方面也传来捷报——截至12月20日,项目累计发电量超6亿千瓦时。冬季是海上风力发电的黄金期,为了确保风机设备在发电有利天气应发尽发、能发多发,依托“卫星+5G+WiFi”技术,通过建设智慧海上风电,项目运维团队合理安排风机检修和发电计划,充分提升发电机组的最大效能和效率。项目发电量从5亿千瓦时提升至6亿千瓦时仅用时13天,刷新项目自并网投产以来发电最快纪录。
产业带动,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防城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的深入推进,逐步带动以风机、叶片、塔筒等装备制造为核心,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等产业为配套的海上风电产业链从无到有、从有到全。目前防城港、钦州、北海等沿海三市均已落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一批“海上风电+牧场”“海上风电+氢能”“海上风电+储能”等新兴产业加快培育发展,北部湾千亿级海上风电产业集群建设宏图正展。
乘风破浪,一往无前。广西投资集团海上风电项目建设团队正加快推进机组设备调试、并网试验等工作,全力冲刺全容量并网发电目标,打造优质工程、绿色工程、廉洁工程,助力广西“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为广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和海洋强区蓄势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