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南天是怎样一种“魔法攻击”?
回南天是怎样一种“魔法攻击”?
回南天是南方地区春季常见的天气现象,其形成与冷暖空气的交替密切相关。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回南天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方法,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特殊天气。
什么是回南天?
回南天是指南方地区春季室内、墙壁等出现凝水的天气现象。其物理成因是暖湿空气中的气态水,接触到较冷的物体后,在其表面凝结成液态水,与露珠的形成原理相同。
图:回南天时室内像被雨水打湿的玻璃
回南天的形成条件
回南天的形成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受较强冷空气影响出现明显降温,使室内充分冷透;二是冷空气过后受暖湿气流影响,迅速回暖,从而使水汽在室内墙面凝结成水珠。
2024年回南天的特点
2024年回南天相比以往更加明显,主要有三个原因:
冷空气偏强,冻得“更透”。今年深圳两次回南天过程来临前两天的最低气温都低于10℃(第1次最低气温8.9℃,第2次气温最低7.7℃),这意味着今年回南天过程前,就已经出现“冻得更透”的情况。
暖湿气流偏强,回暖迅速。这两次回南天过程中深圳出现的最高气温(第1次最高气温27.7℃,第2次最高气温27.1℃),都比过去5年的回南天期间回温更高。也就是说,此次暖湿气流反攻更加猛烈,回暖更明显。
与今年的气候背景有关。在厄尔尼诺背景下,冬季以来阶段性冷空气活动频繁,强度偏强,让回南天前能出现“冻得更透”的现象。而厄尔尼诺激发的菲律宾异常反气旋,也将热带水汽向我国内陆地区输送,助力暖湿气流猛烈反攻,回暖迅速,造成了湿漉漉的回南天。
回南天的影响
回南天往往伴随着雾气弥漫,严重时可能影响能见度。同时,室内地板、墙面等都可能有水雾、水珠附着,严重时甚至在楼梯或卫生间出现积水。“回南天可能带来因湿滑导致的摔伤、潮湿引起发霉以及诱发疾病等不利影响。”
回南天带来的路面湿滑易导致不少公众摔伤。据深圳120调度数据,仅3月5日一天,深圳就有47人因地面湿滑导致摔伤而呼叫120救护车。从患者年龄来看,20岁以下3人,20岁至59岁30人,60岁以上14人。当天,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口腔医院(坪山)儿童口腔科,更是接诊了10余名牙外伤儿童患者,均因学校地面湿滑摔倒,摔折牙齿。
回南天天气潮湿,气温较高,有利于细菌生长。衣服和被褥潮湿难干,家具易发霉,办公或家用电器受潮也易导致短路等。此外,回南天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食物发生霉变,高饱和的空气湿度会使食品受潮进而霉变腐烂,若食用会引起急慢性中毒症状。霉变产生的黄曲霉毒素、青霉类毒素和镰刀菌毒素等,一般清洗、烧煮等方法无法彻底清除,即使煮熟煮透也易引发食物中毒。
诱发疾病也是回南天带来的“副作用”之一。室内湿度过大,人体细胞易“消极怠工”,造成恶心、食欲不振、烦躁、疲倦、头晕等症状。回南天是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此时冷暖空气交替,气温、湿度波动大,易导致感冒,或使咽喉肿痛、咳嗽等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增加。
关节炎病人对气候变化敏感,空气中的湿度上升,可能使关节肿胀、疼痛加重,诱发或加重关节疾患。皮肤疾病在回南天也可能加重,由于天气潮湿,霉菌繁殖速度快,过敏体质者、多汗人群等易诱发过敏性皮肤疾病,如皮炎、荨麻疹、湿疹等。
如何应对回南天?
关闭门窗,防止室外大量的暖湿气流进入,将空调调至除湿模式。另外可在厨房、卫生间等地面铺上废旧纸箱、报纸或防滑垫,防止摔倒。在室外时需注意地面潮湿,尽量避开积水,选择干燥处行走。也可选择一些具备防滑性能的鞋,增加摩擦力,减少摔倒风险。老人和小孩更易受到湿滑天气的影响,因此可为老人和小孩准备防滑用品。
及时烘干衣物,防止细菌滋生。回南天的温湿度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因此更要注意衣物防潮卫生,尽量少洗衣服,避免衣服晾不干或发霉,亦可使用烘干机。一旦发现食物外观或味道异常,应立即停止食用。木耳等干货一定要密封保存,防止受潮;米、面等粮食制品,应储存在通风干燥处;蛋糕、牛奶、肉、蛋等易腐败变质的食物,要及时冷藏,通过低温抑制霉菌繁殖。
做好家电防潮除湿,避免短路。应及时检查家中电器、线路是否受潮破损,家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切断电源。对于容易泡水的电线,应采取迁移、架空等防护措施,在潮湿、高温、腐蚀场所内,还要用套管布线,严禁明线外漏。
回南天的预测与结束
若出现以下两种情况,回南天或可缓解或结束:
冷性缓解:即新的冷空气再度袭来,“赶跑”暖湿空气,室外气温降低空气的露点温度低于室内地面等物体温度,使得回南天缓解或结束。
暖性缓解:即受暖空气持续影响,地板、墙壁等室内物体温度逐渐上升,与外部空气的露点气温持平甚至超过露点气温,回南天会缓解或结束。由于地板、墙壁等物品温度回升速度较慢,此过程会相对较长。
回南天一般不会持续太久。就本轮而言,3月6日起再度南下的冷空气,快速结束了华南地区3月5日的回南天。
两广地区的回南天特点
今冬广西遭遇的几次“速冻”,把“南方小土豆”冻怕了。据历史资料统计,广西每年11月至次年4月均可能出现回南天现象,其中2—3月最为频繁。回南天出现的年际变化较大,与冷暖空气影响的强弱、转换的速度有关,一年中出现的次数有多有少,甚至有的年份一次都没有。
2023—2024年冬季广西平均气温总体偏高,但气温阶段性起伏大,共出现3次寒潮和低温雨雪冰冻过程。前期持续低温天气后快速回暖,有利于回南天出现。今年以来,广西已出现4次回南天过程,其中1月底至2月初和3月初的过程可达中到重度等级,多地墙壁、玻璃、镜子等出现水滴流淌的现象。今年3月4日至5日,广西大部出现了中到重度的回南天现象,随着5日冷空气南下,回南天自北向南结束。
近日,广东深圳也受到回南天影响。本次深圳回南天过程持续时间较长,湿度大。3月4日至6日受强盛的暖湿气流影响,出现明显回南天现象,过程平均相对湿度88%,高于上次回南天过程(1月30日—2月2日,平均相对湿度86%)。“对比历史来看,今年回南天偏多偏强,已出现7天,比近12年平均值偏多了4天。”2011—2023年平均每年回南天数据为3.1天,平均过程相对湿度88%,平均最高相对湿度97%。
数据分析显示,过去五年(2019—2023年)深圳共出现两次回南天过程,平均每年出现0.8天;2019—2021年三年内未有回南天出现。此外,2022年出现1次,为3月25日至26日,持续两天,过程平均相对湿度91%,过程最高相对湿度96%;2023年出现1次,为1月13日至14日,持续两天,过程平均相对湿度92%,过程最高相对湿度97%。相比之下,本轮深圳的回南天过程影响明显,也因此引发网络上的不少讨论。
回南天的预报
回南天可以预报,但是精度不一定很高。可以通过对地温、气温、湿度和风等气象要素的监测,实现较准确地预报,但最终是否发生凝水从而出现回南天,则依赖于具体的居室内物体温度和空气的湿度。
其实早在2012年,广东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现广东省气象探测数据中心)自主研发的“回南天自动监测仪”就已经投入使用。该仪器实现了对室内地板表层温度的实时观测,填补了相关空白。据悉,广东省内已建成38个回南天观测站,并在日常气象监测中增加了室内地板温度的监测,通过对比室内地温和室外空气露点温度,为回南天现象的预报提供数据支撑。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局也于2016年完成回南天观测系统建设,根据观测数据总结归纳出回南天强度等级、预报指标,结合天气形势预报分析,常态化发布回南天预报,并基于图像识别技术开展回南天实况监测和等级自动判识。但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台首席预报员翟丽萍表示,受到不同物体表面温度变化、建筑物通风日照情况、所处环境差异等诸多因素影响,精准预报回南天仍有一定难度。
公众可以关注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天气预报,了解天气变化趋势,来判断回南天的到来。若前期维持较长时间的低温天气,尤其是出现持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低于12℃的低温阴雨天气,后期气温快速上升,近地面出现较强南风时,需警惕回南天的出现,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潮措施。
此外,也可通过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例如空气湿度是否突然增大,地面、墙壁等是否出现水珠等情况进行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