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时间永远不够用?教你如何从容应对多重身份,平衡工作与生活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时间永远不够用?教你如何从容应对多重身份,平衡工作与生活

引用
1
来源
1.
https://soler.com.tw/time-management-for-life/

时间管理为什么这么难?为什么看着其他人好像总是能够短时间完成许多事?如果你有这些疑惑,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为什么多重身份让我们觉得时间不够用?

具备多重身份并不代表能够真正驾驭这些身份,反之,一个不小心这些身份都会成为压垮自身的沉重负担引发过度焦虑。

其中还有一个迷思是,许多人以为具备多重身份角色的人擅长于该领域,实际上这是不合乎常理的,因为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真正能够运用来从事相关领域活动的时间都是相当有限。

曾经在社交媒体发过一篇文的标题是“单杠太危险”,说明斜杠的好处,然而伴随而来的现实是,一天能够运用的时间有限,如果心里想的是要维持好每一种身份角色,自然会觉得自己时间不够用。

这正是许多人对于时间管理的误解,许多具备多重身份的人会进入一种陷阱,认为既然时间不够,那么就创造时间,因此开始设立如必须早起运动、写作等抢占时间完成更多事的目标,利用通勤等零碎时间完成一些小任务,例如学习语言等等,这些方式确实短期有效,然而最大的问题在于“你持续不了多久的。”

许多人认为自己时间不够用,其实并非真的时间不够用,而是这些时间运用的规划本身过于理想且优先次序安排不当,当错过预定规划的事情后,就会累积许多“未完成事项”,这份焦虑感让人再次陷入渴求更多可运用时间的误区,事实上,即使给予相当足夠的時間,通常结果也是一样的。

应对多重身份的三个心法

只要掌握了这三个心法,并且根据自身的生活形态进行优化,就能够大幅改善时间不够用的现状。

心法一:对自己与他人说不

对他人说不,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时间,不过其实最会占据我们时间的人是自己,我们忘了也应当要对自己说不。当你预期希望能够保有一段专注的时间来完成你认为需要做的事,却开始着手处理一些其实没那么重要的事以求得进展(错觉进展),或是开始分心滑社交媒体等等,只要把这些情况想象成其他人对你招手,对你发出邀约,你是不是就有机会拒绝他们了呢?

你也应该听说过艾森豪矩阵的四象限理论,这项理论正是在提醒我们关注在重要的事情上,然而这件事我认为只讲到了一半,同样一件事情在不同人身上,所列出的艾森豪矩阵是不一样的,会因为目标、喜好、价值观而有所不同,更是与个人时间价值认知与精力状态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进入下一个心法。

心法二:找到自己的Power Time

比时间管理更重要的精力管理 – Find your power time

一天可使用的時間當中,哪些時段對你而言的價值是高的?哪些時段你的精神狀態又是最好的?請想辦法回答這些問題,這是艾森豪矩陣理論缺少的部分,如果我們都把重要的事情放在精神狀態最差的時段進行,該時段的時間價值會相當的低。

很多人在做行程安排时,习惯在一天中塞满太多事情,我明白这是因为在任何计划的开头,会有一股冲劲与野心,想要快速的完成所有事情,导致的结果则是计划赶不上变化,真的是这样吗?有没有一种可能是我们打从一开始就没有留給计划一些变化的空间呢。

延伸阅读:

你是否被疲倦困住?手動紀錄精力讓你找到生活中的節奏與專注

总是感到疲惫不堪?通过手动记录精力,找回一天中的高效时段,优化你的生活节奏与专注力,摆脱疲惫感,提升效率。

心法三:为自己设立缓冲区

多重身份角色的焦虑感并不小,身份间的频繁转换也会令人感到疲乏。试想一下,早上起床你是一名职场工作者,下了班后你开始切换到斜杠接案的模式,两者的领域不见得相同,即使领域相同,运用的职能通常也不见得一样,日复一日下来,这种频繁切换身份的模式将会使人Burn out。

为什么只能以一天的上班和下班来区隔身份的转换点呢?何不以周为单位做区隔?理解了这一点你才会明白“主题日”的真正价值。你过去可能并不理解为什么要把周一到周日分别设定不同的主题,也不觉得自己的工作与生活有办法这样切割,但现在你只需要把“主题日”视为一种身份间切换的缓冲技巧,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例如你可以在每周二和周四安排斜杠接案的事情,处理案子、会议,或处理社群事务等等,你不一定非得要让每一天都有主题,但可以像这样做个简单区隔,这个简单的举动将能够帮助你在心里腾出一个空间,你不再需要每天都心系着每一件事,大幅地减轻焦虑感。

如何结合心法与工具来有效管理多重身份?

最后,我们要将前面介绍的心法,结合实际工具应用到多重身份管理中。让大家理解前面讲的不只是理论,而是能够帮助你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落实的心法。

这里我想以大家比较熟悉的Google Calendar为例,帮助你理解如何更合理地利用日历工具来分配时间。首先根据“对自己说不”的心法,替自己设定一段专注的时段,时段内的安排可以是处理工作或任何你想完成的事情,目的是告诉自己在这个时段的明确意图,提醒自己不要分心去做意图以外的事,这是最简单的第一步。

不过许多人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即便设定了专注时段却还是难以让自己好好地掌握多重身份的时间管理困境。因此接下来需要你进行有意识的观察,来了解你在不同时间段内的精神状态。例如,最简单的方式是在一周内记录自己在不同时间段的精神状态,帮助识别出“不同时间段分别适合投入在核心工作、轻松杂务、会议、斜杠任务等等”。

完成了一周的观察后,就会有具体的依据来调整你的 Google Calendar 排程。你能够标出Power Time,将最重要的任务放在这些时间进行。你也能为那些耗费较低精力的时段安排一些比较轻松的工作或杂务,这样你就会明显感觉到自己好像比以前还要更知道如何有效地分配精力,并减少过度焦虑和 Burn out。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