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古城:古建保护新趋势
徽州古城:古建保护新趋势
徽州古城,这座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的历史文化名城,承载着两千多年的沧桑岁月,孕育了璀璨的徽州文化。近年来,在刘仁义教授及其团队的努力下,徽州古城的古建保护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保留了历史风貌,还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成为年轻人追梦的新地标。
创新技术赋能古建保护
在古建保护方面,徽州古城走在了全国前列。2016年,《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这是黄山市第一部地方性法规,为古城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随后,一系列配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如《歙县徽州古城城墙管理办法》、《歙县徽州古城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等,为古城保护利用提供了规划指引。
在技术层面,徽州古城采用了数字化保护手段,通过三维扫描、无人机航拍等现代科技,对古建筑进行精准测绘和监测。同时,注重传统工艺的传承,邀请徽州本土老匠人参与修复工作,确保修缮质量。
文旅融合激发古城活力
徽州古城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发展文化旅游,让文化传承更具活力。古城内的沉浸式夜游活动,如《徽州府有喜》、《许国出使朝鲜》等,将历史故事与现代戏剧表演相结合,让游客在互动体验中感受徽州文化的魅力。此外,古城还推出大明徽州汉服秀、徽剧巡街、茶歌小剧场等特色活动,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纷至沓来。
居民生活与古城保护和谐共生
在保护古城的同时,如何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是一个重要课题。歙县在府衙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过程中,充分保留西街一号8栋20世纪80年代历史建筑的时代风貌特色,邀请徽州本土老匠人以老砖、老瓦、老石材替换建筑腐朽构件,以原样原修的方式加固修缮建筑面积达7500平方米,保留和延续了历史建筑的原真性。
在活化利用上,对历史建筑内部空间进行了合理化改造,同步提升其消防、节能和防蚁能力,赋予了西街一号历史建筑群城市会客厅、研学基地、艺术家流动工作室及民宿等多项使用功能。住建部印发全国首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可复制经验做法清单,歙县府衙历史文化街区西街一号历史建筑群继2022年获全国首批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后再次成功入选。
未来展望:让古城焕发新活力
保护一座古城,是历史赋予我们当代人的责任和使命。未来的发展路程上,歙县将坚定不移贯彻科学规划、保护为主、合理利用、统一管理的原则,让徽州古城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徽州古城的保护与传承,不仅是为了保护历史遗产,更是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徽州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的儒家思想、工匠精神和创新意识,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徽州古城的保护和开发,也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展现了文化传承与现代发展的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