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破五节送穷迎财神,古诗词里的年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破五节送穷迎财神,古诗词里的年味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57253869_121124723
2.
https://news.gmw.cn/2024-02/15/content_37146620.htm
3.
https://www.sohu.com/a/756006089_121106854
4.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AD%A3%E6%9C%88%E5%88%9D%E5%85%AD/1298397
5.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2/07/content_zxYOjjiYE8.html
6.
http://www.zhliaoshe.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344499
7.
https://www.shobserver.com/news/detail?id=714116
8.
http://m.cyol.com/gb/articles/2024-02/23/content_JQZxbJHZyN.html
9.
http://www.pacilution.com/ShowArticle.asp?ArticleID=14621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是中国传统春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天,人们通过送穷、迎财神等习俗,表达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在历代文人的诗词中留下了生动的记载。

01

送穷与迎财神:破五节的主要习俗

破五节的习俗最早可追溯至唐代。据传,唐代富商王元宝有在初五拜财神的习惯,这一行为逐渐演变成民间习俗。到了宋代,这种习俗已经相当普遍,宋代诗人范成大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写道:“送穷穷不去,迎富富不来。”虽然这里提到的是上元节,但反映了宋代人对送穷和迎富的重视。

送穷,是破五节的重要习俗之一。人们会在这一天将象征贫穷的“穷神”送出家门,以求摆脱贫困。唐代诗人姚合在《晦日送穷》中写道:“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诗中描绘了家家户户在破五节这天送穷的盛况,体现了这一习俗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与送穷相对应的是迎财神。人们会在凌晨准备供品如鲤鱼(寓意“利”)、水果等,并燃放鞭炮迎接财神。清代诗人蔡云在《竹枝词》中写道:“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这句诗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在破五节这天祈求财源滚滚的美好愿望。

02

文化内涵: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破五节的习俗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送穷和迎财神,表面上是对财富的追求,实则体现了中国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财富往往被视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送穷和迎财神的仪式,人们不仅是在祈求物质上的富足,更是在表达对和谐、安康、幸福生活的向往。这种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永恒的主题。

03

古诗词中的破五节:文化传承的见证

古诗词中对破五节的描写,不仅是对节日习俗的记录,更是文化传承的见证。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上元夜里俗粉米为茧丝,书古语置其中,以占一岁之福祸谓之茧卜》中写道:“今夕知何夕,满堂灯烛光。杜陵分岁了,贾岛祭诗忙。小儿女换,贫贱老夫强。幸能续食,尔汝莫相忘。”虽然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上元节的习俗,但其中提到的“杜陵分岁了”与破五节的送穷习俗有异曲同工之妙,反映了宋代人对节日的重视。

明代诗人于谦在《立春日感怀》中写道:“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关河底事空留客?岁月无情不贷人。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孤怀激烈难消遣,漫把金盘簇五辛。”虽然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立春,但其中提到的“五辛”与破五节的饮食习俗有关,反映了明代人对节日饮食的重视。

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情趣,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从唐代的姚合到清代的蔡云,从宋代的范成大到明代的于谦,这些文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记录和传承着破五节的文化内涵。

破五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通过古诗词得到了生动的展现和传承。这些诗词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它们让我们得以一窥古人生活的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